第42章 不能透露给第四个人
- 从一人之下开始赤诚诸天
- 烨之心道
- 2220字
- 2025-04-22 21:01:39
“师父,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超越江流?”
汇报完毕,李慕玄关心起自身提升战力的情况来。
但左若童却是面色一黑,道:“修行最忌急躁,你越是急,就越是难以超越江流。”
这道理,李慕玄自然懂,但他毕竟是少年,真的很难将这想法压制下去。
左若童自也了解这一点,便让李慕玄日后在修炼之余,多去藏书阁看看书,并要求他在未来四年内将里面的各种经文全部背下来。
“啊?”
李慕玄傻眼了。
“不止如此,你还要去向门内的各个师兄请教,尤其是带艺拜师的,多多了解他们的招式,能够增长你的见识与经验。”
可左若童却不管他,一个劲的补充道。
说罢。
他也不再理会李慕玄,而是去教导其他弟子。
作为三一的门长,他可不能只给李慕玄一人开小灶,对待其他门人,即便资质不比李慕玄优秀,却也要一视同仁···
···
另一边,陆瑾却还留在鬼手王戏班子。
“不回三一门?”
江流笑道,“天可快黑了。”
“那个,关于在身中定下中宫这点,可以告诉三一门的其他人吗?我不会将具体的修行之法给出去!”
陆瑾有些忐忑。
按理说,这是江流创造出来的法子,传给自己,是自己的幸运,再告诉其他人,就有些不地道了。
但陆家出来的人都重情重义。
在加入三一门后,陆瑾便将三一的门人都当做了自己的家人,对于家人,可以有隐私,但本领是不该有隐瞒的。
如那位诸葛师兄,从未隐瞒自身会武侯奇门之事,甚至还愿意将除了武侯奇门修行之法外的其余一切奇门理论知识贡献出来。
而武侯派的子弟与陆家的子弟也差不多,甚至更绝,一旦加入其他门派,就会一心一意为该门派服务,哪怕是将来与本家对上,会留情,但不会留手。
历史上也有证明,如三国时期的诸葛瑾、诸葛诞、诸葛亮,虽说武侯派是传承至诸葛亮一脉,但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手段,却也保留了下来,以防万一。
因此,陆瑾认为,自己如今虽然不算是掌控了世人所认为的奇门手段,但也应该告诉其余门人。
尤其是对左若童,身为弟子,更不应该隐瞒。
具体的修炼方法可以不说,但至少在本事上,应该是可以对他人讲述。
只是这门在身中定下中宫的法子,终究是江流摸索出来——
“我当是什么事呢?”
江流给了陆瑾一个“就这”的眼神,“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就当是还三一门帮我找我家老头子踪迹的人情了。”
“谢谢。”
陆瑾道谢。
但江流却是一把搂住了陆瑾的脖子,眯着眼,幽声道:“我们都这么熟了,说谢,就见外了吧?”
“额···江大哥,别这样,我有点害怕。”陆瑾浑身打颤,哆嗦了一下,面色稍有些不自在。
“哈哈,知道你是个正经人,跟你开玩笑,别放在心上。”
江流放开了陆瑾,只是关于这门在身中定中宫的手段,再次提醒道,“不过,除了左门长外,在你成长到足以一巴掌将其他老一辈打翻之前,不要对另外的门人说,否则极有可能会对你本家造成重大的影响。
若三一的门人子弟好奇你这段时间为何频繁找那位诸葛师兄借关于奇门的书籍,就将之推到我一个人的身上。
注意!
是我一个人!
与王耀祖,以及赵乾、钱兑、孙离、李震、周巽、吴坎、郑艮、王坤等人完全没有关系!”
中宫定在身内,这已然涉及到八奇技之一风后奇门的关键。
虽说江流目前摸索出来的只是一个基础框架,与那真正的风后奇门差得远了······
江流可以相信左若童,也信任陆瑾的人品。
但信不过三一门的其他人。
当然。
对于李慕玄,也能够相信他的倔脾气,不过就他目前的个性,还是再沉稳几年为妙。
“我知晓了。”
陆瑾面色严肃,极其认真的点了点头,并发誓,除了告诉左门长,绝对不会再给透露给第四个人。
“发誓就不用了,太严重了。”
看着眼神颇为认真的陆瑾,江流阻止了他,毕竟他这门将中宫定在身中的奇门手段,也并非是真正的风后奇门,入门没那么容易,要让别人一看就沉迷进去——
做梦!
大部人见着了,与见着其他奇门的学习基础一个样,只会两眼懵。
正如数理化。
大部分人见着了,只有一个结果:昏昏欲睡。
陆瑾能学会,也是因出身陆家的他,在拜入三一门前,对于数术、经脉、易经等就有所了解。
这也是陆家子弟的优势,手段不传给自家人,但相应的基础理论部分,倒是样样齐全,这也陆家的子弟为各大门派欢迎的原因之一。
除了会做人,便是打基础时根本不用如照顾其他初学者那般麻烦,可以省去各门各派掌门的不少工夫。
回到三一门后。
陆瑾第一时间找到了左若童,汇报了这一年来的修炼成果,以及江流所开创出的以体内脏器为中宫的奇门手段。
“以脏器为中宫?”
左若童对于术士的手段也有所了解,也明白人身天地的比喻,并且五脏与奇经八脉本就有着天然上的联系,便立即意识到这是一门与武侯派奇门走了相反方向的奇门手段。
奇门手段,大部分术士无法以自身定下中宫,需要走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够发动相应的法术。
武侯派奇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定下中宫,定下奇门,掌控一定范围内的四盘变化。
而江流——
不选择向外,如那倒转八方一样,选择了内求。
左若童大概能猜测到江流这般做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配合他自身的先天异能:封神,去修持己身。
“术士,大多都是为了掌控外界的一切变化为目标去修行,而江流却是为了掌控自己么?”
想了一小会儿,左若童便认清楚了其中的区别,“与其自大到去探求天地间的一切奥秘,不如选择成为掌控身心的圣人吗?”
这一刻,左若童有点怀疑人生。
能有这样的觉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该有的?
但最终,左若童还是以“江流跟随王耀祖在来到三一门地界之前,见多了人生百态”、“这世道不太平”、“江流好学”等理由去填补了这一份疑惑——
毕竟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凭这以身中脏器为中宫的奇门框架之法,左若童就确定,江流的心性便已然不下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