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十五卷,系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辨识声读、说解字义、考究字源并按部编排之汉语字典。全书收字9 353个,重文1 163个,叙篆文以合古籀,凡秦代小篆文体几搜罗靡遗,而两周古文籀文亦数量可观,学者可因此而上溯商周甲文金文造字之源,下析秦汉分隶行草流变之迹,诚乃中国文字学长河中纵行之舟楫、横渡之津梁也。全书以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之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辨别声读,以说解字义、推求字源,务求所释文字之义,必密合其形,所推文字之源,由来于其声也。如所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错画也,象交文”“刃,刀也,象刀有刃之形”“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是也。而义与形合者,为字之本义;字出某声者,乃字之来源。故其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等说解,洵所谓求本字、推字源者也。与传笺之解经,但随文释义,字无定诂者,迥然不同。而后世语言文字学中所言因形求义、因声索义者,此其滥觞焉。又,全书在编排上,则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类分9 353字为540部,首开中国字典编纂史上部首编排法之先河,至今延续应用,奉为圭臬。较之其前《尔雅》《方言》类之以事以物、分卷分章编排者,优胜之处不知凡几,可谓“检一字而顷刻即得,得一字而同类咸备”,其筚路蓝缕之功,实具有里程碑式之作用。不特此也,在所分540部中,诸凡天文、地理、宗教、历法、农耕、畜牧、医学、生物、矿产、丝织、乐器、货币等,无不涵盖于内,所谓“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虫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为各门类人员进行专业性研究带来极大便利,故直呼为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不为过也。尤其《疒部》所含医学资料,蔚为大观,对于中医疾病史之研究,当裨益非凡。

《说文》之为书,功莫大焉,非但为后世文字研究、字典编写,提供了诸多启迪性方法,而且为现代百科全书之分门编纂,亦提供了大量原始性资料,颇值得今人重之宝之也。然以《说文》成书,年代久远,韦绝简散,加之许翁说解,辞简义奥,披会亦难,故每致后人始而神往,而终则却步焉。有鉴于此,五代至宋间,徐氏兄弟之大小徐本《说文》相继问世,于校勘、辑遗、注音、释义方面,均做出开创性工作,使《说文解字》一书,遂有此既完且善之定本也。而迄于清代,更是盛况空前,治《说文》者何止百家之多,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者,当推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之《说文》四家。四家之中,段公玉裁又雄踞其首,为其翘楚也。所著《说文解字注》,几穷尽段公毕生之力,历时近三十年始告完成,洋洋洒洒,字逾百万,堪称巨著。无怪乎为同时代人王念孙公誉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段公玉裁几毕其一生之力著《说文解字注》,成就卓著,可谓“慎翁之后,直至段公”矣。然毕竟以一人之力、一生之功,格万物之理,而欲其皆精者,当非唯物。尤其于专业性较强之学科门类如医学类,则实其短板。此由段公之文字、音韵、训诂水平俱属上乘,而独于《疒部》之注乃惜墨如金者,可知其殆亦深知:医乃巨事,未可漫言也。段公玉裁如是,而其余三公亦然。此《说文》540部中,专业性较强之门类,须有专业人员参与注解者,乃势之必然也。

余生也晚,未及朴学隆兴之乾嘉盛世,论国学功力当远逊于段公,不及其万一,而犹孜孜兀兀,欲为其《疒部》注而作疏,以纠偏补遗者,诚以近百年来地下甲骨鼎彝、竹简帛书之不断出土,其上文字饱含上古医学文献,此类文献,清人不经见,而今人可遍览,不仅可证许,亦且可证段。且余一医者,涵泳于医学文海之中得其沐浴濡染者五十余年,段公之讽《诗》《书》,亦正犹余之诵《内》《难》也。又,平日闲暇,于段公之《注》即常加披览,而志学之年,已对许翁之《说文》尊崇备至。此余之所以今为此书,以襄段弘许也。

余著是书,一则兴趣所使,一则抱负致然,无关世间名利,不涉人格褒贬。倘如段公九泉有知,亦必起而相揖,嘉许于余之此心焉。

2020年6月24日灯下 于仰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