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氧的认知、污染控制及人群健康防护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组织编写
- 946字
- 2025-03-14 19:21:31
前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17年年底,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确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部如期实现的基础上,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增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广度、深度和力度。2014—2019年,随着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重点空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大气臭氧浓度却不断升高,是近年来空气质量评价6种指标中唯一持续上升的污染物。《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年均浓度与2018年相比上升了6.5%,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近地面臭氧污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大气污染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引导公众参与健康行动,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及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普及健康知识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手段。了解环境危害因素,掌握科学防护知识,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健康知识,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谈到臭氧,不仅要了解臭氧污染的危害、如何控制其污染及科学防护,还要了解在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以及臭氧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普及臭氧相关知识,特别是指导公众参与到保护臭氧层、降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行动中,了解臭氧对健康影响及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组织编写了《臭氧的认知、污染控制及人群健康防护》一书,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本书进行了审校,力求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等方面,为公众提供臭氧相关的科学知识。
本书不仅适合普通公众阅读,也适合臭氧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科研工作者等参考。由于整理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