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又称为丘疹坏死性结核(papulonecrotic tuberculosis),本质上是一种结核性变应性血管炎。
【临床要点】
好发于青年人。多发于四肢、躯干、臀部和面部。开始在毛囊处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绿豆至黄豆大质地较硬的丘疹,呈暗红至紫红色,境界清楚,典型者周围有红晕(图3-6-1)。7~15天后部分丘疹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多数丘疹顶端发生脓疱,继而坏死,形成黏着性黑褐色痂,除去痂皮后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数周、数月后也可自愈,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新旧皮损此起彼伏,分批出现,以致丘疹、结痂、溃疡、瘢痕多种损害同时并存。病程迁延,慢性经过。
【病理学特点】
表皮和真皮上部有局限性楔状坏死,坏死周围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随后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形成结核样结构。真皮中下部血管受累明显,表现为静脉内膜炎、动脉内膜炎及血栓形成。病变蔓延到皮下组织时,可表现为脂膜炎和纤维化及结核结节。
【治疗要点】
寻找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并给予彻底治疗。也可直接用多种抗结核药联合治疗。在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免疫增强剂和小量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2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

图3-6-1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