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
- 李秀惠主编
- 1022字
- 2025-03-15 03:33:52
四、臌胀
臌胀是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病毒性、脂肪性、药物性、免疫性、代谢性、血吸虫性、胆汁性、中毒性等肝病所致的肝硬化腹水。其他如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
中医学认为,臌胀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以致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灵枢·水胀》记载其症状有“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景岳全书·肿胀》:“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鼓。”临床上以腹部胀满,按压腹部,按之即陷,随手而起,如按气囊,鼓之如鼓等症为主者,多以气滞为主;腹胀大,内有积块疼痛,外有腹壁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丝赤缕者,多以血瘀为主;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或见腹部坚满,腹皮绷急,叩之呈浊音者,多以水停为主。基本病机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特点为本虚标实。
臌胀的病因主要有情志抑郁,饮酒过度,嗜食肥甘厚味,感受邪毒,或久疟不愈,或感染血吸虫,或黄疸、积证失治,或脾肾亏虚。在诊察上重点辨疾病的缓急,虚实的侧重,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等。临床上结合伴发症状和舌脉特点,辨清证候归属,确定理法方药。
临证辨识
1.气滞湿阻
腹部胀大,按之不坚,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滑。
2.水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则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肿,面浮或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缓。
3.水热蕴结
腹大坚满,脘腹绷急,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4.肝脾血瘀
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5.脾肾阳虚
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细无力。
6.肝肾阴虚
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口燥咽干,齿鼻时或衄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细数。
7.臌胀出血
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8.臌胀神昏
神志昏迷,烦躁,怒目狂叫,或手足抽搐,口臭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