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明辨方证考量医者对疾病病理分析归纳演绎的水平。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辨方证灵活处方用药,方能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故大医治病,疗效卓著者,一方面基于辨证的准确,明析病情;另一方面则基于用药的精准,有的放矢。
然则“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常用药物之中亦各有专长之功。故徐灵胎云:“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法随证转,方从法出,方以药成。古人视“用药如用兵”,此喻极当,亦示其极重。而将必有兵,方必有药。不习水战之兵,焉能调入江上布阵?有违时和之药,曷克遣入对证之方?故而,按照病证来选择使用合理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选药精当与否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和重点环节。
湖北中医药大学胡爱萍教授,有感于后世诸多本草,虽在药物分类、数量及功用上代有发展,但根据病证归纳药物则创新不足,基于长期的教学和实践基础,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与潜心研究,数易其稿,终成《病证通用中药》一书,于2006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于2015年再版。该书不以广收博采为目的,而以临床实用为宗旨,依病证类药物,参以同类药物之用药甄别,独辟蹊径,条分缕析。使广大读者能够做到一书在手,触类旁通,执简驭繁,知常达变,以达到临床中药中肯綮,体现处方用药靶向性和灵活性,为合理用药进而快速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一条捷径。
今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要求,为方便携带与查阅,将该书进行精简后再版。笔者在恩师胡爱萍教授编著的《病证通用中药》基础上进行删减重排,易名为《实用中药临床手册》。
本书将所选药物的功效特点,对比简括;将机制及临床应用,扼要概述;将现代的研究应用,精练归纳。本书共列举了4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选择药物400余种。每个病证分4个层次逐步深入:首先归纳“病证通用药”,使读者开卷即知此病证有哪些药物可选;然后是药物“所取功效及主治特点简括”,简单概括各药治疗本病所取功效及应用特点,使读者对本病证所选药物之特点能一目了然,如茯苓治疗水肿所取功效是利水消肿、健脾,可用治各种水肿,但特点是脾虚水肿尤宜;紧接着为“机制分析与临床应用简述”,即根据药性理论分析该药为什么具有某种特点及怎样辨证应用。最后是“随证选药简则”,这部分是根据本病证所选各药的特点,提示本病或本病兼有他证的最佳选用药物。如此层层深入,使读者不仅知道某病证应选何药,还明白为何选择该药,更清楚如何选择最适宜的药物。
本书为突出病证选药特点,凡药物来源、别名一般不叙述,若需了解,请参考《中药学》教材,但若所列方剂涉及别名者,则在该药前面列出。应用举例以《中药学》教材为主,意在将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做理论联系实际之用。同时为突出使用注意,除极少数性质平和的药物外,多将用量用法与使用注意合并,不再单列一条。书中对某些功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为节约篇幅,只择其中之一加以论述,余者为通用药,在括号中呈现,后以比较的形式阐明异同。本书虽仅列44个篇目,但实际内容远不止44个病证,如胃痛、腹痛在发病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药物应用也相互关联,故列为一章,以示病虽不同,但用药则同。又如治疗崩漏的药物,多能止血,故与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同归为血证,一则能全面展现中药治疗出血证的范围,又能体现治疗崩漏的药物同样有凉血、化瘀、收敛、温经止血等机制的不同。
《实用中药临床手册》在原版基础上进一步浓缩精炼,仍宗原版体例,力争不悖原版之旨,保留原版精华部分,做到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提纲挈领、针对性强。冀告慰于先贤,更有助于后学,期愿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便览快捷、用药合理,从而提高临证水平和技巧。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水平有限,书中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刘 静
2021年1月于湖北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