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产后小烦恼 轻轻松松做宝妈
- 李燕 王华伟 马芳主编
- 1917字
- 2025-03-15 03:43:49
“坐月子”小课堂
什么是“坐月子”
民间所说的月子其实就是医学上的产褥期,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周,是女性生理功能恢复的时期。产后,妈妈们的每个器官都在努力地恢复,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医学上称为子宫复旧。反之,乳房却在增大,为哺乳做准备,我们将在母乳喂养章节进行详细解说。
“坐月子”很必要
在此期间,注意保健,好好休息、适度运动,重视生理和心理健康,照 顾婴儿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平衡好自己和家庭、朋友的关系,确保让除乳房以外的各个脏器恢复到未孕状态。这一时期,产妇的保健(生理保健、心理保健)非常关键,大家一定不要忽视。
“坐月子”新观念
来自网络和各种渠道的关于“坐月子”的不同知识总是困扰着妈妈们,究竟该听谁的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为您详细解答。
1.科学“坐月子”,不要被“老思想”左右
传统强调“坐月子”期间不能洗脸、洗头,更不能洗澡,必须戴帽子,否则以后会落下掉发、关节疼痛的毛病。其实,这种说法是因为在古时候生活水平低下,房屋保暖性差,热水供应不方便,洗浴的环境很难保证温度,而产妇产后褥汗大、毛孔开放,很容易在洗浴的时候着凉,故而有这些说法。但是现在,我们有充足的热水供应,又有吹风机、浴霸和暖气的加持,洗脸、洗头和洗澡也不用再担心着凉了,妈妈们宜每天早、晚洗脸、梳头,以改善出汗带来的不适。妈妈们可以照常敷面膜,只需要在使用前用热水将面膜稍微加温,注意保暖即可。
2.洗澡有讲究
产后可以洗澡,不过要注意控制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引起虚脱,同时还要注意衣着厚度适中,洗完澡记得吹干头发。
顺产产妇,产后当天即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淋浴(避免盆浴),但应避免跌倒,并且沐浴后要保持会阴干燥;剖宫产产妇,产后14天,待腹部切口愈合后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
3.适当运动很必要
传统“坐月子”强调产妇要在床上多躺,不宜劳作。在古代,由于物质资源匮乏,妇女在孕期或是产后都要承担很重的劳作,因此老一辈从保护产妇的角度来说才嘱托其在月子期间要在床上多躺,不要过早劳作。时至今日,随着社会进步,重体力劳动已逐渐减少,妇女的工作强度不大,家务不繁重,适度运动 是必须的。产后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恶露排除、预防血栓发生。所以月子期间产妇一定要下床活动,避免一直躺在床上,要劳逸结合,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4.口腔健康需注意
传统“坐月子”强调月子期间不能吃水果,否则会牙酸、掉牙。这是由于古时候,人们口腔保健意识差,不是所有人都有刷牙的习惯,在吃水果或者大鱼大肉后如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就容易发酸、疼痛。因此,不是水果让牙酸,而是因为口腔清洁度不够。所以,妈妈们可以放心地吃水果,只是餐后都要注意口腔清洁。建议产妇每天早、晚都要用温水刷牙,每次用餐后也要用温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维护口腔健康。人的牙齿适宜在35.0~36.5℃的温度下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妊娠和分娩后因受雌激素的影响,孕产妇的牙龈很容易出血。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既利于牙齿,又利于咽喉和舌头,还利于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可使口腔保持一种清爽、舒服的感觉。应避免经常给牙齿骤冷、骤热的外界刺激,以避免牙龈出血、牙龈痉挛或其他牙病的发生。
5.营养摄入要适量
传统“坐月子”强调要多吃才利于恢复,尤其是要多吃肉,多吃蛋。这也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人们吃不饱饭,在产后第5~7天,娘家人就会准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探望,称“送祝米”,以照拂自家女儿,保证其在月子期间吃得到肉和蛋,利于身体恢复,送祝米送来的食物也是产妇独享的。就当时的生活水平而言,肉和蛋是最能补充蛋白质的营养食物之一。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天都像过年,只有营养过剩的,没有吃不饱的,所以,为了产后能恢复身材,在月子期间其实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忌大补,且还需要强调进食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6.闭窗、捂汗不可取
在排除泌乳热和产褥感染后,如果产妇仍在发热,尤其是在夏天,要警惕产褥中暑。产褥中暑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此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一定要摒弃不开窗、捂汗等老传统。如果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体温仍高于38℃,首先应进行开窗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只要保证产妇及宝宝不在窗口、风口上就可以。同时,应叮嘱产妇多饮温水,避免穿过多的衣服或盖过厚的被子,保证充分的休息。经过以上处理,即可避免脱水热和产褥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