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编著
- 6字
- 2025-03-15 09:48:11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调查背景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WHO,1994)。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常见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已有2亿多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1/10的60岁以上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降低,骨折阈值明显下降,轻微外力容易引发骨折。在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超过890万人骨折,全世界每三秒钟就有一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报告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经历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国家报道,60岁以上骨折患者中80%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13%)高于前列腺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常见发生部位包括腕部、脊柱和髋部,其中脊柱和髋部骨折可能造成中老年人失能,不但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也造成巨大的医疗花费和照护负担。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所造成的耗费约94.5亿美元(女∶男≈3∶1),占国家医疗保健支出的1.8%,而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花费高达187亿美元,占国家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为0.7%。研究还预测2035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所造成的花费将会倍增,至2050年将增至254.3亿美元,较2010年增幅高达169%。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6 000万~8 000万人,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进程,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仍将急剧增加。但绝大部分患者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获得足够的健康教育,也未进行疾病预防。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开始逐渐重视骨质疏松症防控的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全国层面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为制定国家防控策略提供支持。现有的骨质疏松症患病数据基本来源于不同机构所做的不同地区的独立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全国层面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流行状况。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亦不同,这需要较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因此,开展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基于社区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对于制定和评估骨质疏松症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调查实施前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核。本书数据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