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名解读
  • 于玲
  • 550字
  • 2025-03-14 15:58:04

十四、臂臑

臂臑穴是十四经中唯一的“臂”字穴。“臂”字提示本穴位于上臂。如:《仪礼·少牢礼》有“肩臂”一词,其《注》对此解释曰:“肱骨。”《广雅·释亲》亦有与此义完全相同的解释:“肱谓之臂。”

穴名中的“臑”字提示本穴的大体位置。如《十四经发挥》对“臑”的定位是:“肩肘之间,膊下对腋处为臑。”句中的“肩肘之间”,即现代所称的上臂。“膊下对腋处”,即与腋相对、相平之处。换作现代医学术语来说,约等于三角肌下缘。也就是说,“臑”的位置是在上臂,与腋相平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身的经穴之中,除臂臑穴外,还有臑俞穴、臑会穴这三个穴位的名称选用了“臑”字。“臑”字,除了提示相关穴位所处的大体部位外,还提示这三个穴位所属的经脉都与“饮食之道”有关。

按照宋代王圣美提出的“右文说”,“臑”的字义主要取决于其右侧的“需”字。“需”,与饮食有关。如《易经·序卦传》曰:“需者饮食之道也。”在流经上臂的经脉之中,与“饮食之道”有关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臂臑、臑俞、臑会三穴恰恰分别属于这三条阳经。从经脉流注、十二经主时的角度来看,臂臑穴是以上三穴之中气血最先到达的穴位。臂臑作为“三臑穴”的首穴,肩负着率领其他两穴的重任。

故“臂臑”二字提示,本穴隶属手阳明大肠经,在上臂与腋相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