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肢体残疾是所有残疾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国内1987年残疾普查资料表明,我国肢体残疾居五类残疾首位(其他四类残疾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从其形式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偏瘫,多由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引起;②截瘫,主要为脊柱外伤、脊髓炎症、椎管内外肿瘤所致;③四肢瘫,除了因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之外,绝大多数为周围神经(外伤或炎症)所致;④脑瘫,是指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受到损害或损伤,形成以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瘫痪,见于儿童,故又称为儿童脑性瘫痪。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瘫痪或哪一种形式的瘫痪,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

长期以来,国内瘫痪的康复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一方面与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生对早期康复重视不够,转诊到康复科的患者少,且多为慢性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另一方面与本专业人员中从事瘫痪康复治疗的人员少,治疗技术水平低也有很大的关系,而缺乏瘫痪康复治疗方面的专业性指导书籍,则是导致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肢体伤残患者及其家属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保住性命、稳定病情,更希望功能能够继续恢复或改善,生活能够自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康复欲望大大增加,从而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专业人员也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尤其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事瘫痪康复的专业人员日渐增多,渴望学习和掌握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的意识日渐增强。本着传播和普及现代瘫痪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专业人员治疗各类瘫痪水平的目的,我们编写了《实用瘫痪康复》一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上瘫痪康复中常用的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与瘫痪康复治疗有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功能解剖学、应用生理学、生物力学、人体发育及运动学。第二部分为康复功能评定。系统介绍了有关瘫痪的各种评定方法及量表,特别是与功能有关的各种量表。第三部分为康复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国际上目前广泛应用且被证明是有效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第四部分为临床康复治疗。重点并详细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瘫痪的康复治疗,包括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儿童脑性瘫痪等。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新颖实用,所介绍的技术与方法适合于我国的国情,以实用性操作为主,不需要特殊设备。②编排系统性强,从基础理论,到评估方法和治疗技术,再到临床应用,循序渐进,容易掌握。③文字简练,辅以大量插图,图文并茂,易学、易懂。④应用面广,适用于各级医院中从事康复工作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医、技、护人员,高等及中等医学院校中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类专业培训班的学员。

本书从构思到定稿历时2年,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承蒙南登崑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书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瘫痪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绝大多数受过正规的培训,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复康会在我国举办的实用康复医师培训班。在编写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各章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大多经作者阅读过,并认为值得向读者推荐,有兴趣者可进一步查阅。

本书适合于各级综合医院,各类康复中心、疗养院、基层医院中从事康复工作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医、技、护人员,如康复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儿科、理疗科、体疗科,高等及中等医学院校中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保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各类专业培训班的学员。

由于篇幅所限,书中介绍的内容不能完全反映国内外瘫痪康复方面的进展;同时,限于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燕铁斌 窦祖林

1998年7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