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中使用的术语,这些术语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有不同含义。

1.控制

通过公共卫生努力将疾病的发病率、感染率、患病率和/或死亡率降低到当地可接受的水平;为了维持这种降低,需要采取持续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可能与WHO设定的全球目标有关,也可能无关。

2.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

与感染和疾病相关的一个术语,是WHO就特定疾病实现可测量的公共卫生目标而设定的定义。达到目标后,需要继续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持目标和/或促进传播阻断。记录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确认。

3.血尿

指尿液中存在红细胞。在肉眼血尿症中,尿液样本中的血液量多到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或棕色)。在镜下血尿症中,尿液中血液量少以至肉眼不可见,但可以通过试纸检测到。

4.高度流行区

指通过病原学检测(针对肠道和尿路血吸虫病),学龄儿童的血吸虫感染率≥50%的环境或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学龄儿童的即时尿液检测循环阴极抗原阳性率≥75%的环境。

5.感染度

指个体感染的血吸虫数量(也称为虫负荷)。感染度可通过计数排出的粪便(以每克粪便中虫卵数表示)和尿液(以每10mL尿液中血吸虫卵数表示)中的血吸虫虫卵数间接获得。WHO根据排出的粪便或尿液中的血吸虫虫卵数,将血吸虫感染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6.传播阻断(消除血吸虫病传播)

指经过悉心努力,在特定区域内没有新的某种特定寄生虫的感染病例发生,或者发病率为零,并且重新传播的风险降至最低;仍需实施持续性措施以防止疾病再次传播。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记录被称为验证。

7.低度流行区

指通过病原学检测(针对肠道和尿路血吸虫病),学龄儿童的血吸虫感染率<10%的环境或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学龄儿童的即时尿液检测循环阴极抗原阳性率<30%的环境。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许多人将无症状(感染但无症状)或处于亚临床感染状态(感染但症状轻微)。

8.群体药物治疗

无论是否有症状或是否感染,在特定的行政区划内(如国家、地方、省、区、街道或村)为全人群分发药品,但符合排除标准的可以不服用药品。

9.中度流行区

指通过病原学检测(针对肠道和尿路血吸虫病),学龄儿童的血吸虫病感染率≥10%但<50%的环境,或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学龄儿童的即时尿液检测循环阴极抗原阳性率≥30%但<75%的环境。

10.发病率

指血吸虫病对感染者身体健康的影响。血吸虫感染引发的症状可以比较明显,如血尿、贫血、因生殖道尤其是女性生殖道内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女性生殖器血吸虫病)、微量元素缺乏、慢性疼痛或疲劳等;症状也可能不易被察觉,如肠道损伤和肝脏病变(可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肾脏和膀胱的病变(可能导致癌变)、身体发育迟缓和/或认知发育受损、学习或工作表现不佳或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11.持续热点

指血吸虫感染率≥10%的社区,接受2轮每年一次的预防性化疗且化疗的覆盖率≥75%,但仍缺乏恰当的应答。缺乏恰当的应答(暂时)定义为:完成2轮每年一次的预防性化疗后,重复调查获得的感染率相对于基线调查时的感染率降低不到1/3。干预期应包括至少2轮大规模给药,以充分覆盖治疗所有风险人群(覆盖率≥75%)。感染率的相对下降可估算如下:(基线感染率-第3年的感染率)/基线感染率。围绕这一阈值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基于此原因该定义被标记为临时定义,其目的是鼓励报告的标准化。

12.学龄前儿童

指24~59月龄之间尚未进入小学的所有儿童。

13.感染率

指所有年龄段人群感染任意一种血吸虫且需要接受治疗的个体的百分比。

14.预防性化疗

指在公共卫生干预中,大规模的单独或联合用药。群体药物治疗是预防性化疗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可能限定于特定人群,如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本书中,预防性化疗用于表示在特定群体中大规模使用抗蠕虫药物,而不是在全人群中大规模给药。

15.学龄儿童

通常指年龄在5~15岁之间的儿童,无论是否入学。不同国家儿童确切入学的年龄可能略有不同。在一些国家,小学入学者可能包括15岁以上者。

16.治疗覆盖率

指特定人群中接受治疗的个体比例。特定人群可以是:①治疗的目标群体,如学龄儿童;②某种疾病高度流行的地理区域、行政区域或社区的全体人群;③一个国家的全部人群。这三类覆盖率可分别称为项目覆盖率、地域覆盖率和全国覆盖率。WHO所定义的血吸虫病充分治疗覆盖率为治疗75%及以上的目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