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统筹与政策引导

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1]。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需要不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2]

截至2019年末,我国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5 436万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3]。2020年,白内障被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4]。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可负担性,实现大众医疗均等化,政府采取了多项具体医疗改革措施。例如,开展日间手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待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充分利用医院床位[5]。随着药品“零加成”政策在公立医院全面推开,进行零差率销售,给患者真正带来了实惠,避免了“因病返贫”的现象[6]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 57号),明确各级眼科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眼科、设有眼科的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任务和要求,提供全面、公平、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防盲技术指导组和眼科专业学会和协会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基层眼科及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常见眼病诊治能力,发挥其作为基层眼科医疗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2]。鉴于我国城乡资源差异大,作为基层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县级医院存在着眼健康工作薄弱、人才缺乏等问题,2016年5月18日,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牵头启动了中国县级医院眼科团队培训项目,旨在为县级医院培养可独立提供高质量眼科服务的团队,同时以三级培训模式为基础,建立我国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化培训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项目培训县级医院70余家,培训县级眼科团队人员约350名,培训乡医3 070人,培训教师1 686人,成人白内障筛查487 308人,儿童屈光不正筛查328 3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