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训练
- 张凤华 王香婷主编
- 1196字
- 2025-03-18 22:53:57
第二节 问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问诊主诉开始,逐步由浅入深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诊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对患者而言,主诉是疾病存在的早期信号,对医生而言,主诉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和线索,故学会问诊主诉非常重要。开始可进行一般性询问,例如:“您今天来看病,哪儿不舒服?”“怎么不好?”“哪儿难受啊?”等一些问题,待患者陈述,获得一些信息后,则可由浅入深进一步询问。例如,患者述说腹痛,要询问腹部哪个部位痛,何时开始的,有什么原因,有无诱因,以及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表现、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
2.明确症状时间,了解病情演变
要确认首发症状开始时间,了解当前病情演变的因果关系。例如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几个表现同时存在,一定要明确其先后顺序、出现的时间,以确认是高血压导致了肾脏损伤,还是肾脏病变引起了高血压,时间顺序反映了疾病的演变过程,对正确诊断很有意义。
3.直接询问患者,避免暗示提问
关于病情,只有患者本人最清楚,所以要询问其本人。遇到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比如面对没有语言或丧失语言功能的患者要询问其知情人,有些危重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可以做补充问诊。患者陈述病史时,尽可能让其充分陈述患者本人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尽量不要打断,以保证问诊的连贯性与真实性。但当话题偏离主题太远,医师可根据需要加以启发、引导,但要避免暗示性提问,防止主观臆断。例如,患者胸痛时应提问“胸痛怎样引起”“持续多长时间”“胸痛时有何感觉”等,不应提一些带倾向性问题,如“胸痛时肩部及手臂也痛吗”“胸痛持续时间很短吧”,此类暗示性提问获取的信息有些不太真实,易造成误诊。
4.耐心倾听陈述,避免责难提问
问诊中要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不要责难询问。无耐心、责难问诊常使患者产生不愉快心理或抵制情绪,从而降低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并疏远医生。例如:“怎么这么久才来看病?”“那么脏的食物你也吃?”等等,这些问题在病人看来很可能是一种责难。此外,问诊要耐心分层次询问,不恰当、连续的提问常致患者对要回答的问题混淆不清,例如“腹痛在饭后痛得怎么样?和饭前不同吗?是锐痛,还是钝痛?”等等。
5.及时核定信息,正确辨认病史
既往病史对当前疾病诊断很重要。例如,患者陈述中说自己患过“肾炎”,一定询问患者当时的临床表现,包括当时血压情况、有无发热、水肿、腰痛以及全身表现和尿液的改变。确认是血尿、蛋白尿还是脓尿、菌尿等,以明确患者所说的“肾炎”是“肾小球肾炎”还是“肾盂肾炎”,因为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但是患者往往认同为是一种疾病。
6.边询问边思考,综合分析判断
问诊过程中,医师要随时分析、综合、归纳患者所陈述的各种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分清主次,去伪存真。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要仔细询问,力求全面、翔实;对干扰诊断或不真实的内容可以从略。问诊结束,医生应有初步的诊断意向,能准确选择下一步的体格检查内容及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