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运动对肾脏的影响

成人的肾脏约150克,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功能是血液的净化,血浆渗透压的调节,体液电解质的调节,体液pH值的调节等。安静状态下,肾脏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4,是内脏器官中单位重量血流分布最多的器官。肾脏的血液循环调节机制包括自主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压力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作用)和体液调节(肾素和加压素等激素调节)。运动状态下,肾脏血流减少,以使得更多的血流供应给运动的骨骼肌。

运动的肾血流量的应答

运动时,心输出量最大可以增加到安静状态下的5倍,而肾脏的血流量为运动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4%,相对于静息状态下约占心输出量的25%而言,相对比例显著减少。运动状态下,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素的浓度随着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运动中肾脏血流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运动时,尿液的成分受各种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低强度运动时,尿流量和钠排泄量都增加,心钠肽也稍有增加,而加压素则缓慢减少。运动强度增加后,肾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肾素的生成量增加;随后肾血管抵抗增加,尿液的生成受到抑制。此外,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保持水分和钠;加压素作用于集合管,也保持水分;最终尿液被浓缩。

心衰患者的运动的肾血流应答

心衰患者5年内的死亡率为50%,10年以上的生存率不足15%。心衰患者由于心输出量下降,肾脏的血流量相应的减少,结果使得肾脏的钠和水的再吸收亢进,引发肾性浮肿。而且,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心衰患者,运动中肾血管的收缩应答比正常人过剩。其原因,一方面是肌肉收缩的机械刺激,让肾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应答过剩;另一方面是交感神经收缩血管的作用效果增强。

运动的肾脏保护作用

近年来,关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运动康复的效果证据越来越多。坚持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12周到1年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预防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低下,改善局部血管功能,校正心血管危险因子等。CKD 3~5期的患者,最大摄氧量相当于健康人的50%~80%,长期的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最大摄氧量和身体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