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将有长足的进步。晚近,生命科学为医学设置了两大主题,一是亚健康的干预,另一是现代难治病的防治。为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提高治疗疑难重症的疗效,加强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要。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古代医学科学。中医多用复方治病,可以说中药的药效主要是通过方剂的疗效体现的,而方剂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人称“药者毒也,毒者厚也”,运用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有制之师,最注重的是增效减毒,所谓通晓“七情和合”之理。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大量记载了有毒中药的应用,该书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指出下经所列125种中药多为有毒中药,此类药物药性剧烈,用于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而治疗疾病。并特别指出这些中药不可久服。对于有毒中药的应用,在临床上不为少见,而且往往由于应用得当,对于一些疑难重症能收到显著疗效。

当今对待中药的安全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是中药无毒,一是夸大中药的毒性,均不可取,有片面性,应及时纠正。如有些人在某些场合不适当地宣传“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并不专长治病,而是擅长于调整状态”,以及片面强调“药食同源”和“中药毒性低微”等,致使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处于混乱状态。加之国际上人们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中药的运用增加,于是出现了对中药不应有的滥用。如违反中医对中药应用的禁忌原则;盲目地自己选用或服用非中医师开的处方和推荐的所谓“偏方”“单方”“秘方”;忽视中药的炮制过程;随意加大或延长中药的服用剂量和时间;不合理的中西药物合并应用以及对有毒中药的不合理应用;等等。因而导致了近年来中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的现象。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对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有毒中药,一定要加大力度对其毒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使人们能真正科学、正确地认识中药,尤其是有毒中药,从而合理地应用它们,达到运用中药治病而减少其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近年来,人们将有毒中药及含有毒中药的复方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难治的顽固性疑难病,常有独特疗效。所以,有毒中药近年来备受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对于有毒中药及其复方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收到了显著成果。诸多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毒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疑难疾病,将具有长远和积极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杜贵友教授和其他多位教授,组织了北京等地的医药科研、教学和医疗单位的有关专家和医药学者,对多年来有关有毒中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及修订。《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的再版,将为医药学工作者提供有毒中药及其复方的全面系统的药学和临床研究资料,将给医务工作者科学有效地使用有毒中药及其复方以启迪和参考。爰为之序。

王永炎

2022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