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都察院见人

李志大步走出刑部衙门,直接往北而行。

都察院,乃肇建自洪武年间,承天子之命,纠察百官。

院门巍峨,石阶森列,俨然昔日魏征抗表之风犹在。

院内肃穆,恍若前唐中书省旧制,今朝更以风纪为先。

这都察院本就与刑部毗邻,相距不过五十丈,不过片刻,他便已步入都察院大门。

来到自己熟悉的公房,他立刻唤来书办。

李志静静望着面前的书办,良久未语。

此刻,他的心头正翻涌着几个名字,思绪在脑海中打着转,颇有些犹豫未决。

此前,李伯弢曾提及,感化忻城伯世子的所在,便是在京师骡马市。

这片地界,依例应是由负责京畿道的监察御史统辖,也即巡城御史。

可眼下,都察院内人手早已不似往昔殷实,许多御史的缺额悬而未补,留下来的,不过寥寥数人。

掐指一算,尚留有口气在院的监察御史,不过吴允中、高弘图、熊化、左光斗四人而已。

高弘图与左光斗,皆是东林中人,且高弘图现今正在兵部与诸臣会议。

如此一来,今日能在院内者,只剩吴允中、熊化与左光斗三人。

思及此处,他也不再犹豫,当即抬眼,沉声吩咐道:“去,请院中三位监察御史,即刻来我这里议事!”

片刻之后,三位御史便到了李总宪的公房。

李总宪在心中不停的来回思考。

这三人中吴允中和熊化资历最深,在都察院已有八年之久。

一个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一个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

其后的左光斗也有六年时间,乃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

其中,吴允中自然是他信任的人,左光斗则是鲜明的东林党人,而熊化则是倾向东林。

李总宪朝着三人脸上来回扫了几圈之后,说道:

“老夫听闻,京城骡马市,一直有不法之事,欺行霸市,官吏胡作非为,又有马商仗势逃避榷税。”

“为何老夫从未看到,关于此事的巡查文案?”

三位御史面面相觑,真不知该如何回答。

其实,这骡马市,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在京师来说,那已经算是一处平静之地。

明末年间的京师,虽号称天下根本,首善之地,却早已不是太平盛地。

内城外城,坊巷街巷,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各色盗匪、地痞、骗徒无所不在,各种打劫、行骗、勒索、拐骗之事,几乎无处不有。

前不久,左光斗刚破了一起大案——一伙贼人冒充朝廷官吏,横行京师。

查抄之后,收缴伪印七十余枚,拘押假官一百三十余人,甚至还有人胆大妄为,冒充京营旗校,在街头盘查勒索。

而这,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欺压良善、豪强勾结、倚势凌人的案卷,更是堆积如山。

如今就这三四个监察御史,勉强支撑。

对他们而言,那平平无奇的骡马市——若没有闹祸生端,倒真可算得上是京师里难得的“净土”了。

李总宪抬眼看着面前三位监察御史,略一摆手,声音平静:“既然此前未曾过问此事,那便不必深究了。”

他顿了顿,语气转而凝重:“老夫今日只问一句,骡马市的案子,你们三人之中,谁愿出面负责查办?”

“职下愿意查案!”

这三名御史同时往前站了一步。

偏生此刻,李总宪老眼一花,感觉这几个似乎纹丝不动的站在原地。

李志眉头一皱,心中暗道:这几人倒是稳重非常。

随即,他语气转冷,又似是考校一般,缓缓说道:

“查办此案者,须得手段高妙,心细如发,擅于剖析案情,寻绎蛛丝马迹,方能破获罪证,不负本院之托。”

“你们三人,敢自称有此能耐?”

三人沉声道:“职下有信心!”

说罢,又是齐齐跨前一步。

李志揉了揉老眼,总觉得这几人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不过,看这架势分毫不乱,稳若山岳,倒也算得上御史之仪。

他不再犹豫,当即断然道:“你们三人在老夫心中,才略各有高低。此次查案,老夫要指派最得力的两人前去。”

话锋一转,清晰而威严的声音在屋内响起:“监察御史吴允中,监察御史熊化——此案,由你二人前往查办!”

吴允中与熊化闻言,欣然出列,俯身称命:“职下遵命!”

大司寇捋着白须,满意的点了点头。

片刻的寂静之中,李总宪瞥了瞥眼,忽然说道:

“怎么,你不服气?”

“你,说的就是你!”

“职下不敢......”

“我看你满脸不屑,神情倨傲,看来是不服老夫的眼光?”

“职下没有......”

“那你为何还敢嘴硬?”

“......”

“为何不说话?是不是心中有鬼?”

“......没......”

“哼,”李总宪冷哼一声,重重说道:“你给老夫留下,今日非要敲打敲打你,不要以为之前破了几个小案子,尾巴就翘上天了!”

“......”

李总宪转过头,立刻换成了满脸笑容,慈祥的看着吴允中和熊化,说道:“那就不耽搁你们了,自去忙吧!”

须臾之后,这公房内便安静了下来。

李志抬眼看了看左光斗,目光淡然,开口道:

“你们东林门人,对老夫素来多有微词,可是?”

左光斗微微一顿,心中一惊,神色不变,拱手说道:

“李总宪,职下不过慕名东林书院之风,心有所向,但职下尚不敢自居东林之人。”

“少装,老夫还不知你?”

“......”

李志淡淡说道:“可知老夫为何对东林诸多人等,不以为然?”

左光斗凝眉思索,拱手道:“职下不知,还望总宪明言。”

李志神情淡泊,缓缓说道:“都是些眼高手低之辈。”

此言一出,左光斗心中不服,按捺不住,正声说道:

“叶福清有经天纬地之才,汪应蛟巡抚四方功绩卓著,赵南星秉公执法刚直不阿,皆是当世之选,何谈眼高手低?”

李志听罢,似笑非笑地说道:“就这,你还谈不上东林之人?”

“这......”左光斗顿时语塞。

“虚伪!”

“.......”

旋即,李志神情一肃,说道:“前二者,老夫尚有几分认可。”

“至于那赵南星......你若真心佩服他,便学他之清廉守正,不要学他孤高自诩、四处结怨。”

说罢,李总宪负手而立,话锋一转,悠悠道:“若只学其表,反累其名,那才是真蠢。”

左光斗闻言,眉头一皱,心中倒是生出几分意外——这三位东林俊杰,李总宪竟然还能认可其二,这可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李志却不理会他的心思,自顾自又开口说道: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你可曾明白?”

“职下略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