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大手笔:从小笔头到笔杆子
- 陶然学姐
- 861字
- 2025-03-27 18:58:56
问题4
找到关键:好词、金句“亮”在哪里
经常有读者在我的公众号“陶然学姐”的后台留言,问我与检索有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收藏了很多金句,但是写公文时完全用不上?我也想按照前文介绍的方法进行思维发散,但是我想不到这么多关键词怎么办?
这类问题很好解答。收藏的东西一直用不上,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度理解和加工、内化。很多人小时候热衷于收集糖纸,长大一点后喜欢收集歌词、热门电视剧贴画、包装盒、购物袋,工作后变为收藏各种金句模板、知识干货,但是,正如曾经收集的优美歌词并没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工作后收集的金句也没有解决自己的公文写作难题。这里的关键因素在于,看到一个金句就点击“收藏”这个动作,没有对理解、内化起到任何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和运用金句呢?我的方法是看到金句时,想一想提升它格局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个词才是值得收藏和记忆的东西。
比如,在《数字赋能智慧社区建设,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标题中,哪个词是提高句子质量的关键词呢?显然是“赋能”。那么,在未来的检索和写作过程中,就要学会使用这个词。
同理,在《打造“党建+产业”双引擎,探索富民增收新路径》这个标题中,哪个词是提高句子质量的关键词呢?是“双引擎”。提取关键词后,要立刻消化、记住,或者整理在自己的专属词库本中。如果未来开展某项工作时,恰好有两个重要举措同时推出,需要为相关文章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或词库本上找到“双引擎”这个词,以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收藏金句是没有用的,只有把金句内化,在实操中理解金句及其关键词的含义和应用场景,这些素材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此外,进行仿写训练也是快速找到自己的关键词盲区的方法。比如,阅读上级部门下发的文字材料中写得非常好的段落后,自己在电脑上或者纸张上复写一遍,会发现有大量的词汇被自己用低配版的同义词进行了替换,替换后的效果远不如原文,这时回头去看原文,记忆是最深刻的。反复进行仿写训练,会让你再看到某个关键词时,立刻想起两个以上的相关关键词,时间久了,自然会拥有“写一个词带出一串同义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