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思维导图:受益一生的学习力训练
- 沈红亮
- 10字
- 2025-03-28 12:59:09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解答
Q1 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思维导图?
目前,国内被称为“思维导图”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大卫·海勒(David Hyerle)博士提出的思维图示(Thinking Maps),另一种是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提出的思维导图(Mind Map),即本书介绍的工具。
为了区分两者,我们将两者分别称为美式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英式思维导图)。
美式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

我们统一一下概念,本书中提到的“八大思维图示”和“美式思维导图”,均指大卫·海勒博士提出的思维图示。
大卫·海勒博士说,思维图示是用来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工具。
1988年,大卫·海勒博士从若干图示中精心筛选了8个思维图示,正式推出“八大思维图示”。到2004年,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至少有4000所学校在使用这些思维图示进行教学。
这8个具有特定形式和用途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
这8个思维可视化工具,从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增加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助其思考得更有条理。在学习和生活中,它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参与撰写的、于2021年出版的《八大逻辑图:快速提升孩子思考力》,主要讲述的就是思维图示相关内容。
思维导图(Mind Map)

思维导图,在中国大陆叫思维导图,在中国台湾叫心智图。
思维导图,由英国的东尼·博赞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是进行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是呈现树状结构和网状脉络的思维图谱。
思维导图是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整理信息、激发大脑,从而高效进行预习、做笔记、复习、制订计划的工具,由中心图像、线条、关键词、图标、颜色和结构六大核心要素组成,具有视觉图像化、逻辑结构化、内容关键化的特点。无论是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创意等方面,还是在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学习效率等方面,思维导图都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思维导图是帮助使用者进行非线性思考和系统思考的利器,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而在新加坡等国家,思维导图的学习与应用相关课程已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
对思维导图颇有研究的孙易新博士将思维导图法分为广义思维导图法和狭义思维导图法,广义思维导图法指用各种图像、图表来呈现心智程序或记录知识的方法,其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八大思维图示、思维导图、概念图、鱼骨图等;狭义思维导图法指以东尼·博赞先生的思维导图为唯一工具的思考、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