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统计学从入门到精通
- 武松 陈道俊
- 1551字
- 2025-03-27 19:10:31
1.2.1 设计
科研设计是对科研过程整体的运筹帷幄,是对即将开展的研究全流程的推演,一个良好的科研设计规划是试验顺利实施的安全保障。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1. 专业设计
专业设计主要从“三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试验效应)方面进行规范。以治疗高血压为例,处理因素主要考虑采用何种措施进行高血压治疗;这种措施如何添加;添加的操作规范,如选择哪种降压药;该种降压药的服用剂量、服用疗程、何时服用等。
(1)处理因素的选择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干预措施的添加一定要规范、标准化、具有操作性。
(2)受试对象是干预措施作用的对象,受试对象一定要对干预措施的作用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例如,在高血压患者中,我们常选择Ⅱ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因为I期高血压患者对药物作用过于敏感,即一旦吃药血压就发生较大的波动,而Ⅲ期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又不太敏感,因为Ⅲ期高血压患者前期一般都吃过多年药物,此时已经对药不敏感,吃药后,血压不容易发生波动。特异性是指血压的波动是由干预措施导致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稳定性是指受试对象对处理因素的反应比较稳定,而不是忽上忽下,忽有忽无。
(3)试验效应是指干预措施作用于受试对象后,受试对象发生的反应,通常表现为某些指标的变化。试验效应的指标尽量选择客观、灵敏的指标。客观指标是指通过某种客观化的方法检测出来的指标,而非研究者的主观判定,如高血压可以通过血压计进行测量属于客观指标,而询问病人的感受,或者医生主观判断病人的症候均属于主观指标,科学研究尽可能选择客观指标。当试验特殊,无客观指标时,选择主观指标应该由多名资深的研究者对病人进行判断。灵敏性是指选择的疗效指标对处理因素敏感。
2. 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的原则包括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和均衡原则,对于临床试验还应遵循盲法原则。
(1)随机化原则包括随机化抽样、随机化分组和随机化顺序。随机化抽样是为了让研究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总体;随机化分组是为了组间受试对象具有可比性;随机化顺序是为了消除先后顺序的影响。
(2)对照原则:对照就是为了比较,如果没有对照组,则不能分清楚到底是处理因素的效应,还是受试对象该指标的正常生理波动或自我修复。
(3)重复原则:统计学的重复包括样本量重复、试验重复和观测次数重复。样本量重复是指研究的受试对象需要满足一定的数量,因为统计学是在群体水平上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的,受试对象必须满足一定的数量,得到的规律才稳定可靠。试验重复是指一批受试对象的试验结果,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要能够重现,因为科学的东西都是经得起再现的。观测次数重复是指我们检测试验效应时,要多检测几次以获得稳定的试验效应,如监测血压,通常不是测量一次就记录结果,往往重复测量2~3次,然后才记录结果。
(4)均衡原则是指除了研究因素,其他所有的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衡可比,其目的就是在比较主要研究因素时,消除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的影响。随机化是实现均衡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观察性研究,不能随机分组时,我们可以通过匹配或倾向性评分来进行组间均衡性的校正。
(5)盲法原则是指在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中,让试验的不同参与方不知道试验的具体分组方案,包括单盲、双盲、三盲。单盲是指受试的患者不知道自己被分到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是指受试患者和试验观察者(临床医生)均不知道试验的分组情况;三盲是指患者、医生和统计分析人员三方均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受试患者不知道自己的分组时,在涉及某些病人主观反应指标时,如头晕、头痛等,就可以消除心理作用;医生不知道试验分组时,在获取主观指标时就不会有心理预期,如包块的软硬度、某些症状评分等;统计分析人员不知道临床分组时,在处理数据时,就会严格遵守统计规范,不对数据进行轻易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