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朱允炆的人生
- 大明:被朱元璋偷偷模拟人生
- 千特慢啊
- 2271字
- 2025-03-06 07:00:07
【洪武十年,你出生了。】
【你叫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次子,生母为太子次妃吕氏。】
【你自幼便勤奋好学,每日天刚蒙蒙亮,你便起身,在书案前正襟危坐,等待着夫子的到来。】
【你在看过浩如烟海的古籍之后,你一直在思考一件事:自秦以来,众多王朝有兴有衰,但皆未能挺过三百年国祚的大关。】
【纵然是国祚最长的大汉和前宋,也曾一分为二,算不上是完整的王朝。】
【最终,你将目光投向了书籍里记载的最早的王朝:周。】
【周朝七百九十年的国祚,西周二百七十五年,东周五百一十五年,是从古至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
【从这时起,你便立志,倘若有朝一日你能掌权,一定要恢复周礼,让大明久盛不衰!】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觉得自己这个孙子有点过于天真了。
周朝之所以能延续那么长的国祚,是因为当时的诸侯权力极大,随着时间推移,王室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以至于出现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
后世王朝鉴于此,更倾向于将权力收拢在皇帝的手上,如秦朝的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等,削弱地方的权力还来不及,更不可能再大规模实行周朝的分封制。
再者说,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王室的威慑力便大幅下降,虚弱至极。之所以周朝一直没有灭亡,是因为当时的诸侯都没想到自己还可以取周天子而代之。
然而,当周桓王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被一箭射中了肩膀的时候,人们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原来,天子也会流血。
这一箭可以说是彻底的打破了周天子尊贵的神话,让诸侯称霸的欲望被释放了出来,掀开了春秋时代的帷幕。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炆的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古之制度怎么可能复刻到现在呢?
如果周朝的制度真有那么好,也不会被后世的王朝淘汰掉了。
周朝存在那么久,是因为即使王室衰弱了,也没人想过去取而代之,当时的人都觉得周王这个吉祥物是必须存在的。可如果大明复刻了周朝那一套,只要等到朝廷衰弱,立马就有无数军阀揭竿而起,把大明的皇帝一脚踹翻。
就朱元璋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在尚未登基的时候就有人问他,小明王该如何迎回。
小明王是当时的义军领袖,但并无实权,被朱元璋控制在手上。理论上来说,天下就算打下来了,也应该由小明王来坐,毕竟他才是所有义军的顶头上司。
至于朱元璋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小明王?
他有九种方法弄死小明王,九种!
朱元璋觉得朱允炆应该是读书把脑子读傻了,书上写的东西是一回事,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这能一样吗?
好在朱允炆只是个次子,皇位最后还要由太子的嫡长子朱雄英来继承。即使朱允炆有异想天开的想法,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朱元璋安心的继续看了下去。
【洪武十五年,你的兄长朱雄英薨逝。死后,以皇嫡长孙视皇子,追封虞王,谥号为“怀”。】
【洪武二十五年,你的父亲太子朱标病死。在守孝的时候,你悲伤不已,身材也变得消瘦了起来。皇爷爷朱元璋为了安慰你,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因为长兄和父亲皆已不在,同年九月,你被册立为皇太孙,开始参与国家政务。】
【你延续了父亲仁厚的宽大政策,在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之后,你向朱元璋建议,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这个做法,也让你得到了众人的称赞。】
【你效仿父亲的仁厚,却没有父亲那般雷厉风行的手段去制衡手底下的人。在你的爷爷看来,你有点过于软弱了,恐怕很难去压制住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们。】
【开国功臣之所以是开国功臣,是因为他们有野心也有胆量去造反。既然这些人能造元朝的反,自然也可以去造你们朱家人的反。】
【朱元璋有能力压制这些开国功臣,可他已经老了。朱标也有这个能力,但他已经死了。】
【在朱元璋看来,你没有压制这些开国功臣的能力。为了替你扫清隐患,他开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
【洪武二十五年,靖宁侯叶升被处死。次年,凉国公蓝玉以谋反罪磔死于街市,并灭其三族。】
【受牵连被杀的还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等人,共诛一国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
【洪武二十七年,颍国公傅友德被赐死家中。】
【洪武二十八年,宋国公冯胜被赐死。】
【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洪武三十一年,皇爷爷朱元璋龙御归天。这一天,南京的天空格外阴沉,仿佛也在为这位开国皇帝的离去而哀伤。你身着龙袍,在奉天殿拿起了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玺。】
【殿外残雪未消,冰冷的寒意扑面而来,但你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火焰,你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开始了。】
朱元璋人都看傻了。
“这都啥玩意儿啊?”
他看着还在闪烁着玄奥光晕的紫薇帝鉴,怀疑这破玩意儿是不是又坏了。
“咱的雄英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朱元璋本来还在期待着嫡长孙朱雄英继承皇位,结果现在好了,他的长孙死的比长子还早,嘎嘣一下就没了。
在模拟里自己为了让软弱的朱允炆继承皇位,大肆屠戮功臣的做法也让朱元璋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他已经绝望了。
这确实是自己能干出来的事。
朱元璋实在是太疼爱自己的长子朱标了,即使是嫡长子与嫡长孙相继暴毙,他也会想法设法的让长子的子嗣来继承皇位。
【你继位之后,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你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三人置为心腹,共参国政。】
【洪武三十一年,这一年你的皇爷爷刚刚驾崩,而你继承皇帝之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
【皇爷爷将他的儿子们封为藩王镇守边塞,他在位时为了替你铲除威胁,开国功臣屠戮一空,让藩王们执掌兵权。在他看来,这些藩王都是你的亲叔叔,是替你遮风挡雨的屏障,也是你手中最锋利的长矛。】
【可在你看来,最大的威胁便是自己的叔叔们。】
【燕王朱棣、湘王朱柏、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这些叔叔们,你一个都没打算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