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对于秦王违犯《大明律》的处理意见

数日时间倏忽而逝。

“卖报咯,卖报咯!”

报童稚嫩的嗓音在应天的大街小巷响起。

奔腾的人流轰鸣着涌向各个地方的报童,很快,报童手里的报纸,都被抢购一空。

街头巷尾,几乎没有不拿着报纸的人。

有些人读书识字不成问题,拿着报纸就着炊饼吃着,看得津津有味。

不识字的老百姓,则是纷纷涌向了最近的讲报堂,听着讲报人员的讲解。

最积极的莫过于那群读书人,买了报纸先不去看内容,仔细的寻找着自己前些日子写的文章是否被发表。

等没有找到,他们便都长吁短叹一声,对报纸失去了不少的兴趣。

但今日看见报纸上的标题,这帮读书人便也就不淡定了,纷纷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大明新青年报上,旗帜鲜明的写着:对于秦王违犯《大明律》的处理意见。

秦王是谁?大家伙说不上名字,但都知道,这位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儿子。

大明尊贵的王爷,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幸运儿。

对于秦王上报,而且看起来不是什么好事,大家伙都有了兴致,进了茶楼打开报纸细细的读起来。

报纸上的内容并不算很长,除去对秦王朱樉所犯罪行的大概介绍之外,便是朱元璋关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意见。

“秦王朱樉身为大明朝的王爷,本该牧养生民,体恤百姓,但他不思己过,残虐生民,以至治下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实在无法原谅!”

“他是咱的儿子不假,但他更是大明百姓的儿子,因为他,不知多少百姓遭受苦难,咱心里很痛苦,很难受,咱恨不得杀了这个逆子,为百姓发声,正本清源。”

“咱颁发《同等律》,为的就是秉公办事,为的就是保证老百姓生存生活的权利,为的就是给老百姓谋福祉。”

“咱要告诉天下人,尤其是那些为非作歹胡作非为,肆意欺压良善的恶人,从今往后,凡是欺压百姓者,死!”

“秦王朱樉所犯罪行共计十六大条一千零二十三种,罪无可逭,现在咱依照《大明律》相关律法条文,对秦王实行顶格刑罚。”

“首恶秦王朱樉,虢夺王位,永拒大明之外,并依律判处死刑,旨意一到,即刻问斩!”

“秦王府阖府上下,未曾劝谏告诫,虽非首恶,也是从犯,着即刻贬为庶民,流放辽东都司。”

“秦王所贪墨百姓财产,悉数还之于民!”

“在秦王任期之内受到迫害的百姓,可前往府衙伸冤,地方官员凡有偷奸耍滑玩忽懈怠的,按《大明律》秉公办理。”

“……”

茶楼内,交谈声都停止了,只有大家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随着最后一个字结束,茶楼里顿时爆发出轰然的哗闹。

大家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的都满是难以置信。

许久,才有人颤巍巍的开口:“皇帝陛下杀了他的儿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大家的声音也都逐渐清晰起来。

“真是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会做出这样雷霆万钧的事情,丝毫没有在意秦王是他自己的儿子,这在我看来是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我熟读经史,自问也是学富五车,但是从没有在史书上见到过这样的情形。以往皇帝赐死子嗣,罪名都是谋反,从没有哪一次,说是为了百姓,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

“陛下虢夺了秦王的王位,又以雷霆万钧的手段清除了这颗毒瘤,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后果,我只是知道,西安的老百姓,能有冤申冤,有仇报仇。”

不少底层的读书人,尤其是出身贫苦的读书人,更是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陛下以天下公器治宗室,实开万世法统!”

也有耄耋之年的老儒生摇头,道:“子弑兄、臣诛君亲,礼崩乐坏矣!当年唐太宗杀兄逼父,史书骂了千年,今日刑部尚书杨靖述《同等律》,又有燕王推波助澜,乱来,实在是乱来。”

“老先生说的是,如此一来,道德沦丧,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啊,陛下怎能如此行事?”

“呸!无用的老东西,也在这里饶舌?秦王所犯的罪状,你们难道没有看见?当今圣上仁德,为天下百姓的福祉,处死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到了你们这些老东西嘴里,反倒成了坏事了?”

“胡闹!胡闹!亲亲相隐,圣贤之道,怎能违背?今日陛下因秦王罪状能杀秦王,明日是否又能以同样理由,诛杀大臣?如此一来,人人自危,天下将乱。”

有年轻书生鄙夷:“说的什么玩意,牛唇不对马嘴,亏你也是读过书考过秀才的,怎么这样糊涂。”

“哈!我有个法子,把他全家都送到西安去,他和儿孙都给秦王阉了,儿媳孙媳就给秦王充后宫,看他还在这胡言乱语。”

老儒生气得浑身直哆嗦:“你!你们!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斯文!”

“闭嘴!你个老瓜瓤子没用的茅坑臭石头,就会在这狗叫,也没见你做什么事情,偏偏喜欢指点江山,我呸!脸呢?你这老脸哪来的这么厚,简直是屁股!屁股!”

“你!你……呜哇!”

老儒生骂不过,气急攻心之下,呜咽一声一头栽倒在了地面。

“诸位都看见了啊,这老东西自己气死的,可不怪我!”

讲报堂内,人声鼎沸。

讲报员提前知道内容,但是当真讲出来,仍旧是觉得心神震撼。

用这样的名义,处死一位王爷,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事情。

历朝历代的亲王,只要不造反或者没有造反的能力,那生活相当滋润,是天底下最顶尖的一撮。

可眼下,事情真实的发生了,所有人都觉得如梦似幻,仿佛是一场梦境。

讲报堂里聚集的都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百姓,有的身上还带着泥土,看模样就知道刚从地里下来。

听到秦王朱樉的罪状,老百姓一个个咬牙切齿,大骂秦王不是人,简直是畜生。

讲报员听得心头冷汗涔涔,这种话是真的能说的吗?

当听到秦王朱樉被秉公办理,旨意一到就要问斩之时,老百姓无不捶胸顿足。

“圣上连亲儿子都砍了!如今可算有人给咱百姓做主了!”

“杀得好!这种畜生就该杀了,不对,该活剐了。”

群情激奋,讲报堂内喧闹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此刻,西安,秦王府。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官员,同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悉数到场。

秦王朱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是圣旨下达,跪倒在地。

刑部尚书杨靖恭敬地取出圣旨,缓缓展开,扫一眼众人,心中有着几分紧张。

这是几千年来头一遭的事情,哪怕杨靖心思沉稳,此刻也不免有些慌乱。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乱绪,缓缓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