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
- 张晔编著
- 898字
- 2025-03-13 17:19:19
1.3.4 大气传输窗口
不管任何辐射源,遥感传感器探测到的能量信号都要经过大气。太阳辐射电磁波在穿越大气时,会受气体分子、水蒸气和气溶胶粒子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从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其强度、传播方向及偏振状态也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也就是说,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使得只有某些波段的大气透过率比较高,这些辐射能量所能穿过的波长范围通常被称为大气窗口。图1-17所示为电磁波谱和相应的地球大气透过率[1]。

图1-17 电磁波谱和相应的地球大气透过率
在具体应用中,一般遥感传感器的波段都选择在大气窗口内。在这里,电磁波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透过率较高。随着波长逐步增加到短波红外区域,被传感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会越来越少。随着波长的继续增加,在短波红外以上到中波红外的光谱区域,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而对于朗伯反射体而言,物体自身辐射的热辐射却在逐渐增加。在波长较长的长波红外区域,除了太阳辐射导致物体表面的温度升高,太阳辐射的直接部分与物体自身发射的热辐射相比非常小。可见,遥感传感器设计的波段无疑需要选择在大气窗口内,才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地物信息,实现遥感图像信息探测和利用。遥感传感器通常利用的主要大气窗口包括以下波段。
(1)波长为0.4~1.3 μm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主要反映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量,是摄影或扫描白天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例如,Landsat TM的1~4波段,SPOT卫星的HRV波段等。
(2)波长为1.5~1.8 μm、2.0~2.5 μm的短波红外波段。这是在白天日照条件好的时候扫描成像经常用的波段。例如,Landsat TM的5、7波段等,用以探测植被含水量以及云、雪或者用于地质制图等。
(3)波长为3.5~5. 5 μm的中波红外波段。这一波段除了地物目标反射太阳辐射外,地物目标自身也发射能量。例如,NOAA卫星的AVHRR传感器,用这个波段探测海面温度,可获得昼夜云图。
(4)波长为8~14 μm的长波红外或热红外波段。这一波段主要是来自地物目标自身热辐射能量,适合于夜间成像,测量地物目标的温度特性。
(5)波长为0.8~2.5 cm的微波波段。这一波段具有穿透云雾的能力,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