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物种丰富多样

伴随着高山的成长,经历了千万年的岁月,这里的植物群落发生着惊人的演化,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拥有最完整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这是喜马拉雅生物如此丰富的成因之一。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气候,植物演化出不同的形态,从而呈现不同的景观。高山的植物垂直分布带,从下往上,大概可以分为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当越过“树线”,树木消失,则是灌丛和高山草甸。海拔继续向上,就是“高山流石滩”,雪线之下最后的植被带。

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种类的密度,每平方千米达118种,是北美洲的15倍、欧洲的12倍。保护国际基金会(CI)曾经评估过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一共评出34个,在泛喜马拉雅地区就有3个,差不多占了1/10。

复杂多变的高山生态,也同时造就了各种独特的植物。昔日的海底是如何成为植物王国的,喜马拉雅地区到底还有多少未知的物种,这是全球植物学家关注的焦点。

科学家携手研究

2010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编纂《泛喜马拉雅植物志》,计划出版50卷80册,用20年时间完成。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担任全书的主编,他介绍道:“泛喜马拉雅地区,从海拔只有50米的尼泊尔东南角,到两国交界的珠穆朗玛峰,直线距离大概不到200千米,那么短的距离却有极大的高差。低海拔地区,还有很多是热带的东西,然后到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再到冻土层,植被的垂直带非常明显,这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带,世界上别的地方没有。”

洪德元院士

印度板块不远万里与欧亚板块相遇,它们之间的物种融合,也是泛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成因之一,使这里成为举世瞩目的植物研究热点地区。

洪德元院士说:“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高山、峡谷非常奇特,高山植物也特别丰富,有一部分植物是印度板块从非洲带来的。究竟哪些植物是从非洲带来的,带来以后对整个地区的植物有什么影响,我想这也是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想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据目前的记录估计,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种总数约2万种,其中中国境内约有1.3万种,约占中国植物种数的43%。

但是,这个地区的生态也极度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植物多样性面临断崖式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