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空产业生态建设与健康管理研究: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
- 郑秀峰 仝新顺 鞠红等
- 1109字
- 2025-04-07 16:34:4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实验区,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中原崛起的中心点,这将改变河南地处中原内陆的不利条件,形成河南临港的特色区域优势,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提供良好的平台,而临空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进而为河南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河南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建设一个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已成为河南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增强郑州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
根据《指导意见》,顺应航空运输正在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五轮冲击波的规律,借鉴美国孟菲斯、路易斯维尔,德国法兰克福等内陆地区发展航空经济的经验,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构思,按照“培育大产业、建设大枢纽、塑造大都市”的理念,依托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通过促进对航空依赖性较强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加速集聚和人口的加快转移,打造“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先导区,构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建设郑州航空大都市。这一战略构思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河南省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要素成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一批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光学材料等产业,正加速向河南转移;河南省早已在机场附近区域集中布局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国际物流园区、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这些开放平台不仅功能日益完善,而且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河南省还推动实施了“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实现了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一站式”通关服务,搭建起了强大的服务平台,为发展临空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临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机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河南如何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民航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培育大产业、建设大枢纽、塑造大都市”的总体要求发展航空经济,实现1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经济示范区,基本形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基本建成郑州现代航空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关键是实验区如何生态建设、怎样生态建设的问题,而要实现实验区的生态建设并实行良性运转,产业的生态选择、产业的生态适应、产业的生态战略定位和健康管理则是实现实验区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