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兼评中国企业500强
- 张强
- 2724字
- 2025-04-08 14:39:30
前言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奢侈品。当我们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物质比精神重要,这是务实的中国人的特点。在中国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穷富都没有尊严的100多年前,一群有梦想(也可以说有愿景)和使命感的年轻人进行过艰苦的努力,最后终于带领广大无产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当时我们在物质上仍然是一穷二白,但我们是有精神的,有尊严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笔者的观点是,在物质世界里,富人可以有自己的修养和气质,穷人也应该有做人的底线和气节。笔者赞同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先生的观点:“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也清雅。”既然在物质世界有穷和富的划分,同样,在精神世界里,也有丰富和贫瘠的区别,甚至是高尚和庸俗的区别。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已经来之不易、众人向往,如果没有形成鲜明的文化或价值观,则富而不贵。如果企业做大做强,精神气质不俗,社会责任意识强烈,则既富又贵,受人敬仰。
企业价值观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因此不要用“求真”的态度去追求,但是要用“求善”和“求美”的态度去塑造。企业如果已经做到了依法经营、诚实纳税,还要用“善”和“美”的道德规范去苛求,是不是为难它们了?肯定不是。就像人,遵纪守法是为人的底线,求善求美才是为人的追求。当然,求善求美永无止境,何为标准?既然不是科学问题,就无标准可言。求善求美,一定是“有”比“没有”好,多多益善,止于至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物质财富也空前繁荣。在曾经被誉为“中国企业梦”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正不断刷新纪录。其实,“世界500强”的英文并无“强”之文字,是最先引入的翻译者翻译为“强”。笔者认为,将“Fortune Global 500”译为“财富全球500公司”才更符合原意。而且《财富》杂志也是根据营业额来评选世界上最大的500家公司。除此之外,同样推出500强排名的还有美国的《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英国的《金融时报》等杂志。除了收入,这些杂志还按利润、市值或资产等对各国企业排序。我们常说的要做大做强,按照我们的逻辑,是先做大再做强。因此,中国企业目前最看重的就是按照营业收入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严格说,这更符合“大”的概念。除了大,市值和利润均有不俗表现,500强才是实至名归。现在的“中国500强”也搞得风生水起,而且有很多种类型。为考察中国这些已经富起来的企业是否“有精神、有修养”,笔者选取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的部分企业,利用它们在官网上展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信息,分析企业的价值观。如前所述,这些已经做大的企业在精神素质上也是瑕瑜杂陈,有不少企业甚至连网站都没有。2015年时有12家企业没有网站,对这些企业我们无法评价。有些企业虽然有官网,但没有企业文化栏目或企业理念栏目。尽管有些企业家会在领导致辞中有类似“企业坚持开拓创新的理念”的言辞,但未形成价值观。让笔者欣喜的是,有不少企业的价值观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呈现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第六章),有些企业高举企业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第七章)。
研究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与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或主要领导默默交流的过程。每次打开这些企业的网站,看到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企业家的形象。通过企业价值观的展示,笔者看到有比较安静的企业家,有喜欢热闹的领导,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商,有侃侃而谈的创业者。笔者不完全赞同“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观点,笔者希望企业的价值观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理念,但是,每次与这些企业家默默交流,笔者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他们在向员工进行说教。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他在企业里角色就像“牧师”。
笔者从2015年开始研究中国企业500强的价值观体系。除了每年都有一些企业离开、一些新的企业进入500强名单,从总体来看,企业价值观的建设是逐年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有网站的建起网站,有网站但没有企业文化栏目的现在也有了企业文化栏目,有企业文化栏目但没有价值观体系的(栏目内容是企业新闻、职工活动等),最近两年也总结出企业价值观体系,如2016~2017年,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制作完成。当然,也有曾经有企业理念后来又把它们删掉的(如重庆力帆集团),但删掉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企业在不断完善价值观,比如百度公司新增的“百度论语”、海航集团的“同仁共勉”。但也有公司一成不变,如联想集团和海尔集团。价值观不是科学问题,无法评判孰对孰错。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的价值观体系在2017年出现大面积的替换。从内容来讲,语言改成现代汉语,笔者是赞同的,但从风格来讲,笔者又非常遗憾,本来是一个完整的中式风格的价值观体系(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唯一),被改成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体系(网页上还有“京博家风”的遗迹,其他用文言文书写的“家道”“家德”“家法”“家业”等内容已经不知去向)。这种改变对企业而言可能是好事,从学术研究来讲,则像是一个濒危物种彻底消失了。本书收集的企业价值观内容主要来自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官方网站,时间集中在2017年10~11月。由于企业在不断更新网站数据,因此,本书所选用的材料只反映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期对企业价值观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越来越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建设的质量也一定会越来越高。但是,企业网站毕竟只是企业宣传的一扇窗口。很多企业可能企业文化建设较早,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但并没有把建设成果放到网站里展示;有些企业则是最近两年才启动文化建设,把刚刚制作完成的精美《企业文化手册》或《理念识别系统》挂上网站。能够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尤其是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的民营企业,他们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创业者没有一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为人先”的精神,企业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立功、立德、立言”,被誉为传统中国文化里的“三不朽”,其实也影响了当下很多企业家。新华联集团的傅军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建功立业。”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家们已经“立”功,接下来就是“立德”和“立言”。
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人类活动。有些企业靠政策吃饭,管理就相对简单,或者说不太重要,比如大多数国有企业。有些企业靠垄断经营,管理也不重要。大汉控股的傅胜龙说过:“一个人赚点钱并不难,但要把赚钱变为一种企业行为就难了。一个拥有几十家子公司的控股集团,要保持赚钱的能力和机制就更难,尤其是这个集团不仅要赚今天的钱,而且要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中国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和透明,企业对文化和价值观的需求就会多一些。市场的竞争越激烈,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就越重要。因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