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评论》三十周年纪念特辑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编
- 1081字
- 2025-04-08 14:12:32
1988年第3期(总第7期)
文学性的演变标志着文学走向 /夏仲翼(3)
憧憬的坠落与本体的焕发: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特征论要 /兰明(9)
苏美八十年代小说中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 /宋兆霖(15)
写作,是什么?
——评罗兰·巴特的写作理论及文学观 /耿幼壮(18)
罗莎蒙特·史密斯
——乔依斯·欧茨发表新作 /萍(24)
本文社会学
——社会学批评的新发展 /吴岳添(25)
略论叙事学的理论特征 /张寅德(32)
海明威的文化心理结构 /杨亦军(38)
论多斯·帕索斯的前期思想与文化 /朱世达(43)
局外人的归宿
——论福克纳第二创作期小说中的南方种族意识 /郭淑梅(49)
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熊》的综合文体风格 /顾胜(54)
象征:读《洛丽塔》 /洛黛(61)
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纳博科夫
——《文学讲稿》序言 /[美]约翰·厄普代克 沈蕙译(64)
“不一”与“整一”
——《缎子鞋》艺术框架的分析 /余中先(68)
新生活的探索者
——纳·马哈福兹 /李琛(73)
堂吉诃德的传统与西班牙当代小说 /王央乐(78)
五十年前菲兹杰拉德一篇未发表的短篇小说与读者见面 /奇青(93)
走向世界的努力
——兼评《美国文学简史》的编写方向 /赵一凡(84)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 /乔雨(88)
简论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精神 /陈俐(89)
马洛剧作的悲剧节奏 /白牛(94)
济慈诗中独特的“感觉”形象 /刘治良(99)
嘉布莉蕾·沃曼的新作《笛音》发表 /易文(102)
从格式塔看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的蕴藉美 /卢兆泉(103)
心有灵犀一点通
——屠格涅夫对郁达夫小说的影响 /陈国恩(109)
从实招来 /王蒙(115)
苏联学者谈今日苏联文学的三大热点 /启(116)
如谷似土般吸纳 /李发模(117)
一部实证主义经验派的奠基之作:评菲根的《文学社会学主要流派及其方法》 /袁志英(122)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尝试
——读叶维廉《比较诗学》 /殷同(125)
以微观构成宏观
——评两本美国小说家论 /白烨(128)
赋予历史以血肉和灵魂
——评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 /栾文华(130)
文学:两个世界的对话
——“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与中国当前文学”讨论会述略 /万缘了子(133)
莫拉维亚谈其新作《重复》 /风华(135)
结论虽未统一,舌底却无留言
——“苏联文学与新思维”讨论会简述 /王景生(136)
阿根廷作家胡安·何塞·赛尔获纳达尔小说奖 /邹建英(138)
意大利纪念邓南遮逝世五十周年 /伊适(139)
日本第98届芥川奖评选结果揭晓 /水洛(139)
英国作家艾丽斯·默多克发表新作 /萍(140)
意象的开始,自由的展开:美国女小说家瓦莱里亚·马丁撰文谈小说创作 /佳水(140)
美著名批评家希·米勒来京讲学 /慧言(141)
但丁学会北京分会举行报告会 /鲍北(142)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