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评论》三十周年纪念特辑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编
- 1013字
- 2025-04-08 14:12:33
1989年第2期(总第10期)
论今日之“拿来主义”
——关于文学的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思考 /吴元迈(3)
国家社科基金会公布1989年外国文学学科课题指南 /纪金(8)
全方位开放: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外来影响初探 /张兴劲(9)
关于左拉的评价问题(二)
——对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与左拉论断的质疑 /柳鸣九(14)
奥尼尔的创作源泉究竟是什么?
——与欧阳基先生商榷 /蒋虹丁(21)
平庸的“名作”,破碎的残片
——评西蒙的《弗兰德公路》 /解正中(29)
符号学与符号学的文学研究 /赵毅衡(33、68)
布拉格学派与结构主义符号学 /李航(38、52)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与符号问题 /冯季庆(45)
当代符号学对结构主义的突破及符号学文论的几个学派 /义行(51)
海明威的启示 /董衡巽(53)
日本松山市创设“哥儿文学奖” /赖育芳(56)
日本文学研究会第四次年会闭幕 /段英(56)
海明威:现代悲剧意识的探寻者 /吴然(57)
日出版篠田一士的文艺评论集 /赖育芳(61)
海明威的尼克:人生反思
——读《尼克·亚当斯的故事》 /王守义(62)
“空白”的魅力
——谈海明威省略的尺度 /吕永岩(65)
“双驼峰”态势:海明威在中国的接受 /邱平壤(69)
苏联文艺界关于假定性的争论和当代苏联小说艺术的多样化 /钱善行(74)
法国近期文艺出版物动向 /全(80)
《变》的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 /林青(81)
中国意大利文学学会成立 /吴正仪(87)
试论《窥视者》的叙述艺术 /姚公涛(88)
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 /耒云(93)
从《尤利西斯》看艺术的再现论 /阮炜(94)
莱辛释亚里斯多德悲剧功用论 /张葆成(99)
高老头
——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 /翁柏青(104)
试论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中的童话模式 /张建渝(108)
现代英诗的运动轨迹:否定之否定 /傅浩(114、128)
我常到那里遛遛弯儿 /浩然(119、138)
我读外国文学 /邓友梅(122)
从拜伦到马雅可夫斯基 /黎焕颐(123)
符号化与再符号化
——读布里奇的《主体批评》 /姚基(125)
一片诗心托羁旅
——《奥州幽径》的意蕴世界 /至柔(129)
迪斯尼游乐场的迷人之处
——读冯尼格的《猫的摇篮》 /阿吾(133)
1987—1988年美国小说概述 /阚晨(136)
反映哈代研究新成果,融学术与娱乐于一体
——英国举行第八届哈代双年会 /张玲(139)
叶夫图申科谈苏联的改革和文学 /管源(141)
奥地利诗人弗里德谢世 /三水口(142)
瑞士作协主席洛切尔谈瑞士当代德语文学 /余匡复(142)
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新作《猫眼》 /坎辰(143)
法国现代青年作家十杰 /李润(143)
编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