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的欧洲盟友和伙伴国之间的关系

Thomas Wright[1]

原文标题:China's Relations with U.S.Allies and Partners in Europe

文章框架:欧盟也可以作为中国全球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化者”,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已经崛起,理应在全球公众舆论中获得更多尊重;欧盟中许多较小的东南欧成员试图通过支持中国的政治立场来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

观点摘要:

1.中国领导层在欧盟寻求政治影响力的两个驱动力是相互关联的:确保国内政权的稳定,并将其政治理念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政治和经济治理方式,向越来越多的第三国推广。总的来说,与当前的俄罗斯政府不同,中国政府对一个稳定、温和且成员各自为政的欧盟以及支撑它的庞大而一体化的欧洲单一市场很感兴趣。中国领导层认为,如果得到妥善管理,欧洲部分地区就可以成为促进其利益的有用渠道。在政治上,欧盟被视为制衡美国的潜在力量。在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优先”政策的时代,这种制衡可能更容易被调动起来。中国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欧洲拥有许多诸如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资产,中国需要这些资产来进行产业升级,至少在那些自己尚未建立起技术领先地位的领域。欧盟也可以作为中国全球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化者”,例如“一带一路”倡议。

2.中国寻求实现三个相关联的目标。一是就某些具体问题和政策议程在欧盟成员等第三方中寻求支持,例如获得欧盟成员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这一短期目标的一部分是与欧洲政客、企业、媒体、智库和大学建立稳固的联系,从而为实现中国利益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中国寻求实现的第二个相关目标是弱化西方世界的统一,范围既包括欧洲国家内部,也包括跨越大西洋两岸的整个西方世界。中国的第三个目标是让世界更安全,并推广中国的治理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即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已经崛起,理应在全球公众舆论中获得更多尊重。

3.中国拥有一套全面且灵活的举措以在欧洲获得影响力。中国利用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来创造政治杠杆。欧盟中许多较小的东南欧成员试图通过支持中国的政治立场来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


[1]Thomas Wright,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和欧洲中心主任,国际秩序和战略项目高级研究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