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项目申报
这里所说的出版项目申报主要是指图书选题项目申报。申报图书选题项目是出版社工作的重点,选题是图书出版的源头。按照出版社工作安排,每年的选题申报主要集中在年度选题申报和增补选题申报。在这些选题中,有的选题申报比较特殊,即按照国家或省部等相关行政部门要求申报的图书项目出版选题,这类选题项目一般会在出版范围及出版内容上提出具体的申报要求并有严格的评审程序,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主题出版、重点出版项目的申报等。出版单位都十分重视这类选题项目,因其申报及其获批,对出版社的品牌形象、选题质量及内部管理等都是一次提升。
一、申报图书出版项目的意义
1.成功申报可以提升出版社品牌形象
随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各出版社都在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上下功夫,努力塑造出版社的品牌图书、品牌编辑以树立自己在出版领域的品牌形象。申报图书出版项目也是出版社塑造和展示出版社品牌形象的机会,如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因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国家在图书出版领域设立的最高级别的项目,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列的第三个由国家设立的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设立是国家层面的行为,符合申报要求的图书都肩负着特殊的出版使命。若能申报成功,也是出版社实力的证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评审经过出版专家、学科专业专家及国家出版基金委专家层层严格的审核,通过初评、复评、终评的逐级淘汰才最终审定。如2016—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情况统计显示,两年的申报数量为1 363、1 496项,淘汰的数量分别为978、964项,淘汰率分别为71.75%和64.44%,最后通过的数量为385和532项。经过这样严格的层层筛选,能通过的选题也是经得住考验的选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选题的学术分量及其出版价值。选题申报的成功有助于出版社品牌效应的凸显和凝聚。
2.能够提升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社的努力方向,选题是图书出版工作的源头,高质量的选题是高质量图书出版的保障之一,是其充分条件。重点项目图书的出版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更高,出版社在完成项目图书的出版流程中,对各个部门的配合、流程环节的规范、编校人员的水平、印制要求等都将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确保项目图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通过项目图书的运作,不仅能保障运作效率和图书质量,对于出版图书的整体运作也是一次全面的提升。所有参与出版流程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项目图书的质量保障规范,对图书出版质量标准、图书出版各项规章制度更需要全面熟悉,这对于出版社及其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有力的促进。
3.有利于编辑队伍的锤炼
编辑在图书出版流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现代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书稿的文字加工,更重要的是做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在选题策划中更能彰显编辑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主体性。项目选题的申报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策划要求,编辑根据项目申报的要求,需读懂弄清项目申报选题内容的要求,在充分理解文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储备的选题资源和作者资源,策划申报项目选题。具体来说,首先,从选题资源入手思考。平时积累的选题资源中有一类需格外关注,即关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国家重点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项目也是经过了相关基金委的评审,通过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论证,项目的学术价值及创新价值已得到了肯定。立足这些基金项目进行图书项目的选题策划,能够保障选题的出版价值。如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暨大社”)2017年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研究》,是源于暨南大学文学院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研究”。其次,从作者资源入手进行项目选题策划。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是该项目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其领域的学术成果、学术地位、学术影响重大,根据他们的学术项目成果进行图书转化也是项目选题策划的方向之一。如暨大社2021年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修辞学》,就是由我国修辞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吴礼权教授主持的社科研究课题结项后申报成功的出版项目。最后,编辑要善于抓住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某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也能成为项目选题策划的线索。如2015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暨大社策划了选题“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获批。编辑在项目图书的选题策划中得到锻炼,对其在选题资源的开发、作者资源的利用及选题策划能力方面都是一次提升。
4.能够体现出版人的文化担当
图书出版是一种文化生产行为,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加强社会的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创造高质量的文化精神食粮,将科技创新研究及时进行成果转化,为创新科技发展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以推动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的文学创作,积极推动社会文化事业进步,参与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是出版人的担当。各级各类出版项目的申报、出版,集中为社会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是时代赋予出版人的责任,也是出版人参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贡献社会的使命使然。
二、项目申报的注意事项
1.项目选题的申报要结合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和优势
每家出版社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都会积累一定的选题资源和作者资源,逐渐形成自身图书产品的特色,在进行项目选题的申报过程中应注重对本社的特色图书进行梳理,根据图书的特色进行项目选题的策划。如暨大社“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自2011年以来连续五批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获批。这是基于本社自建社以来的出版宗旨,作为暨南大学主办的大学出版社,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其出版方向,而暨南大学作为华侨华人研究的重镇,为出版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图书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厚的作者资源。华人华侨作为国家在海外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国家利益的维护、中国经济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多年来,暨南大学对世界华侨华人研究,华侨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国家的贡献方面的研究以及华侨史研究成果,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中逐渐打造出独有的出版特色,这些资源也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申报重点出版项目的充要条件。如2013—2020年申报主题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有9项是涉及华侨华人研究的。申报项目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出版社在华侨华人研究传播方面的影响,也是在华侨华人领域出版优势的凸显。这一项目的连续申报、出版,也引起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者的关注,暨大社正在不断开拓华侨华人研究出版的新领域,吸收创新研究成果,努力在传播华侨华人研究成果转化方面贡献力量。
2.项目选题的申报及其运作要发挥编辑队伍的优势
编辑在项目申报及实施中应发挥主体作用,体现编辑的执行力。当选题项目初步确定下来后策划编辑应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这是一件需要非常细心、耐心,认真完成的工作,申报书中需要填报的内容繁多,逐项都要结合申报要求缜密思考,认真填报。这不仅需要编辑将申报的项目内容要求烂熟于心,而且要具备较好的内容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严谨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在细读各项申报要求的前提下,深刻领会申报的指南要求,准确掌握申报内容的各项规范,组织内容,认真撰写,做到准确无误。二是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申报成功只完成了项目任务的一半工作,在项目实施中,编辑需根据项目选题的需求,将相关编校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根据项目的专业要求,尽量由专业背景吻合的编校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同时,这支队伍若有项目图书运作的经验对项目的出版将更为有利。项目运作需要出版社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所以在项目运作中编辑要积极与同事沟通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编辑的执行力在项目图书的运作过程中得到锻炼,也在项目执行中得到不断提升。
选题项目申报及其实施是出版社的工作重点之一,在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积极策划项目图书,顺利实施并完成项目图书的出版成为编辑的基本功,属于编辑实务范畴,也是编辑综合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