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崛起之路

廷议的僵局如同浓重的阴霾,笼罩在朝堂之上,每一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林羽深知,此刻若不能打破僵局,大汉将陷入更深的内乱,外敌也会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散朝之后,林羽与苏御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府邸,再次关起门来商讨对策。屋内气氛凝重,众人面色忧虑,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当前局势。

“如今外戚势力顽固,一心只想扶持幼主,把控朝政,我们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一位大臣愁眉不展地说。

“是啊,宦官那边也在暗中使力,想浑水摸鱼,拥立对他们有利的皇子,咱们得尽快想出一个能制衡各方的法子。”苏御附和道。

林羽紧蹙眉头,在屋内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运转。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道亮光:“我有一计,咱们可以从几位成年皇子入手,寻找一位贤明且有抱负的,将我们搜集到的各方势力罪证展示给他,晓以利害,争取让他站出来主持大局,成为我们对抗外戚和宦官的旗帜。”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秘密接触各位皇子,暗中观察、评估。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刘煜的皇子,此子聪慧过人,对当下朝堂的乱象痛心疾首,早有整治之心,且为人正直,对林羽等人的主张颇为认同。

林羽将一份详尽的局势分析报告以及各方势力罪证呈到刘煜面前:“殿下,如今大汉危在旦夕,内有权臣当道,外有强敌压境,唯有您挺身而出,才能拯救苍生,恢复汉室荣光。我们愿全力辅佐您,共克时艰。”

刘煜接过资料,仔细翻阅后,目光坚定:“林爱卿,你们的忠心朕已知晓,此事关乎大汉存亡,朕义不容辞。”

有了刘煜的支持,林羽等人信心大增。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一方面,继续搜集更多外戚和宦官相互勾结、祸国殃民的证据,以便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另一方面,联络朝中一些中立但心系汉室的大臣,壮大己方阵营。

与此同时,边疆的战事愈发吃紧,匈奴与叛匪联军攻势猛烈,朝廷援军虽拼死抵抗,但仍节节败退。林羽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战局,不仅京城危在旦夕,整个大汉江山都可能沦陷。

一日,林羽在整理古籍时,偶然翻到一本关于火药制作的残卷,心中一动。虽然这上面的配方简陋且危险系数颇高,但此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所学的化学知识,经过反复试验、改良,竟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简易火药。

林羽带着火药样本找到刘煜:“殿下,臣有一物,或许能助我军扭转战局。”说着,他演示了火药的威力,刘煜见状,又惊又喜:“林爱卿,此物若用于战场,定能让敌军胆寒,真是天助我也!”

刘煜当即下令,在京城秘密招募能工巧匠,大量生产这种简易火药,并组织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专门研习火药的运用战术。林羽亲自担任教官,教导士兵们如何巧妙利用火药制造突袭、如何在不同地形下发挥火药的最大威力。

在筹备火药部队的同时,林羽还没有忘记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他想起现代的农耕技术,尤其是曲辕犁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耕地效率。于是,他凭借记忆画出图纸,召集工匠打造,又亲自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们示范如何使用。

“各位乡亲,这种新犁具名为曲辕犁,操作简便,能让大家耕地又快又好,粮食产量必然大增,往后的日子也就不愁吃穿啦!”林羽耐心地讲解着,农民们起初半信半疑,但一试之下,纷纷惊叹不已,对林羽感恩戴德。

随着曲辕犁在周边地区的推广,粮食产量逐渐提升,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民心也渐渐安定下来。而火药部队也训练有成,林羽请缨,带着这支部队奔赴边疆。

临行前,刘煜亲自为他送行:“林爱卿,此去边疆,责任重大,朕望你旗开得胜,早日凯旋。朕与京城百姓,都盼着你平安归来,拯救大汉于水火。”

林羽跪地谢恩:“殿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不剿灭敌军,誓不回朝!”

一路上,林羽风餐露宿,心急如赶。抵达边疆后,他发现战场形势比想象中还要严峻。匈奴与叛匪联军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朝廷军队士气低落,防线摇摇欲坠。

林羽立刻召集众将,部署作战计划。他将火药部队分成若干小队,潜伏在敌军必经之路的两侧山林中,又安排主力部队佯装败退,引敌军深入。

战斗打响,敌军见朝廷军队败退,以为有机可乘,便穷追不舍。当他们进入埋伏圈时,林羽一声令下,顿时,山林间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简易火药虽然威力有限,但突如其来的巨响和火光还是让敌军惊恐万分,乱了阵脚。

朝廷军队趁势反扑,士气大振。林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士兵们与敌军展开激烈厮杀。在火药的助威下,他们势如破竹,敌军节节败退。

经此一战,朝廷军队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收复了部分失地。林羽的威名传遍边疆,士兵们对他敬若神明,百姓们也纷纷传颂他的英勇事迹。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敌军绝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卷土重来。他一边组织士兵加固防线,一边派人回京城报捷,同时继续改进火药配方,研发新的战术,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