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想要作为的隆庆帝
- 大明:这南明忠臣我不当了
- 灞水行者
- 2040字
- 2025-04-07 00:01:11
大殿之内,飘散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几个小太监围着药炉,伺候着火候。
御案后面,隆庆帝手握朱笔,正在批改这几日积攒下来的奏章,但由于身体愈发虚弱,他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抖动着。
随着几点红墨滴洒在奏章内容上,隆庆帝面色一沉,直接把朱笔往地上一摔,连奏章也被胳膊几下子扫落在地。
“呼——可恶。”
隆庆帝气喘吁吁,双拳握紧。
虽然他上位已有三年,但面对这些繁杂的朝政时,仍旧感到力不从心。
哦,请不要误会,平时他可不会这么努力地批改奏章,大都是交给内阁去办。
但前几日的张蕴事件,已经让他发现,自己的权力几乎被严党架空完了!、
于是这几天,他开始亲自上手,可如同他刚刚接手时一样,大明朝廷极其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根本无从下手!
“这几年过得太舒服了。”他抹了把头上的冷汗。
父皇嘉靖告诉过自己,所谓权力,最实质的体现便是人事权,只要掌握了人事方面的权力,让关键位置上都是自己人,这个位子才能坐稳。
所以,自己让师傅高拱,成为吏部尚书,帮自己检索可用之才,就比如前些天那个淳安知县海瑞。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就拿最近的事举例子。
最近自己想往几个知府上安插人,结果发现挑中的人压根不想去,要么是拖着不去,要么干脆就是称病不起。
为什么呢?隆庆帝想不明白。
于是,他向高拱老师求教,结果高老师脾气很暴啊,直接怼道。
“你连钦点的状元都保不住,谁敢为你卖命啊?”
想到这里,隆庆帝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那个刚直的身影,相貌堂堂,年轻有才,只可惜啊——
“张蕴......”嘴里念叨着某个赶路人的名字,隆庆帝从御案的最底部,抽出张蕴在殿试中写的卷子。
殿试题目为强国之法,张蕴的回答也是完美的,但是——凡是就怕个但是啊......
“你的想法,我实现不了啊。”隆庆帝眼眸微暗。
他驱除张蕴的直接原因,是向严党妥协,但根本原因,便是他深知,自己无法驾驭他。
“摊丁入亩、收回藩田、开海贸易......
这哪一点,目前的大明都做不到啊。
隆庆帝将试卷折起来,叹了口气,放了回去。
大才,却不适应大明的时代,自己也只好把他——压到最底部了。
这时,小太监来报。
“禀告皇上,国子监祭酒张居正求见。”
“张居正?”隆庆帝一愣,随即让人开门。
随着仪表堂堂的张居正大步迈入,隆庆帝吩咐一旁的小太监。
“给张祭酒搬把凳子。”
“皇上,臣不敢!”张居正面色一正,俯身跪拜道。
“嗨,坐吧,不要推辞了。”隆庆帝笑道。
见隆庆帝没有别的意思,张居正轻轻抬起身体,稍稍挨着太监搬来的小板凳。
“张祭酒,朕此时正好有些憋闷,你来了就好。”
隆庆帝十分欣赏面前的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才华出众相貌端正,更是因为他是父皇嘉靖亲自推荐的人才。
当年张居正曾向嘉靖帝上《陈六事疏》,虽然没有得到父皇的正面回应,但在事后,父皇却将这道疏赠给了自己,并言明张居正有大才。
之后,张居正便升任了翰林院侍读,也曾对年轻的隆庆帝讲过课。
用现在的话来说,高拱是隆庆的班主任,资格老,相处的时间长。
而张居正,便是偶尔来教教隆庆的补习老师,资历轻,但也由于各种原因,颇受隆庆重视。
如今面对隆庆帝的话,张居正压下激动的心,恭敬地回道。
“皇上乃天下万民之父,臣有何能?无非效以绵薄之力以辅佐耳。”
嗯,就是这个!隆庆帝内心雀跃。
他如今最缺的,就是被人尊敬的感觉。
说来伤心,他在储君位上被父皇不待见,在朝堂上又被严党欺负,在课堂上被老师高拱怼,甚至在后宫还要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被妃子翻白眼!
如今张居正的毕恭毕敬,让他爽的一批,甚至都不冷了!
“哈哈哈,张先生不必拘礼,朕还要多多依靠你们啊!”隆庆帝笑得开怀,但他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天都黑了,不知道你这么着急所为何事啊?”隆庆帝问道。
张居正咽了咽唾沫,朝左右看了看。
隆庆帝感到些许不对劲,摆了摆手。
“都下去吧。”
原本在侍奉的太监们迅速离开,整个大殿顿时只剩君臣二人。
“说吧,出什么事儿了?”
“回皇上。”张居正缓缓从袖口掏出信件,低头呈上。
“这是张蕴离开京城时,亲自写给您的信,他特意托微臣秘密交给您。”
“张蕴?”听到这个名字,隆庆帝的眉头顿时一挑。
他刚刚才看完这个人的试卷,这么快又来了?
隆庆帝缓缓撑起虚弱的身子,没有立即接过张居正的信,而是在诺达的宫殿中来回踱步。
灯火摇曳,药香漫空,缓缓生出一股特殊的气氛。
“张居正。”
“臣在!”
“你去见张蕴了?”
“是,皇上,就在事发当日晚,臣前往了海瑞家中,看望了张蕴。”
张居正没有丝毫隐瞒,他知道他那夜的装扮或许能躲过严党的眼线,却绝对逃不了皇帝的眼睛。
因为——锦衣卫!
这个由太祖朱元璋设置的特务机构,几乎贯穿了整个大明!
至于张居正为什么知道锦衣卫监视了他那是因为——
而这个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组织,它的直接领导,便是司礼监秉笔、张居正的好友冯宝!
见张居正很老实,隆庆帝略微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人怎么样?”
“回皇上,张蕴恢复得很好。”
“嗯,是很好啊,和当时一样能惹麻烦。”隆庆帝的脸色一沉。
张居正一愣,随即也想到了张蕴引发的连锁反应。
那就是定国公府投靠严党事件。
承恩百年的勋贵家族,居然明目张胆地投靠压制皇帝的势力,胆子真肥啊!
不过在隆庆帝看来,这事儿和张蕴至少有百分之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