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论“文化产品”的传播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红楼梦
- 牧野格桑
- 1325字
- 2025-03-27 15:59:05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到贾府这群人,有钱又有闲,精神生活也是相当丰富,听曲儿看戏,追求个高雅。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贾府的“文化生活”,看看他们都喜欢看些啥“精神食粮”,以及这些“精神食粮”又是如何传播的。咱们就从这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说起,扒一扒《西厢记》这类“文化产品”在贾府的传播。
话说这《红楼梦》里,贾府这群少爷小姐,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规矩一大堆,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不,他们就偷偷地看起了“禁书”——《西厢记》。
这《西厢记》是啥书呢?它可不是一般的书,它讲的是一个穷书生和一个富家小姐自由恋爱的故事。这故事,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可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所以,这本书就被当时的统治者列为“禁书”,不许随便传播。
那贾府这群少爷小姐,为啥要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偷偷地看这本书呢?你想啊,贾府这些人,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的感情生活却受到了很大的束缚。他们的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包办的,根本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这《西厢记》里描写的自由恋爱,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这就像咱们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喜欢看一些描写自由恋爱的青春偶像剧,也是一个道理。虽然咱们的社会已经很开放了,但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永远不会变的。
而且,这《西厢记》的语言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对贾府这群喜欢诗词歌赋的少爷小姐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你想啊,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平时就喜欢吟诗作对,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西厢记》这种文辞优美的作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
这就像咱们现代社会,一些人喜欢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那么,这《西厢记》是怎样在贾府传播的呢?它是通过一种非常隐秘的方式传播的,那就是“手抄本”。
在古代社会,由于印刷技术不发达,一些书籍,特别是像《西厢记》这样的“禁书”,往往只能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一些人会偷偷地把这些书抄下来,然后在小范围内传播。
这就像咱们现代社会,一些盗版电影、盗版音乐,也是通过非法下载、刻录等方式传播的。只不过,咱们现在传播的是电子版,古代传播的是手抄版,传播的介质不一样罢了。
这种手抄本的传播方式,虽然很隐秘,传播范围也很小,但它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因为这种传播方式,是建立在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之上的。只要人们对某种知识和文化有需求,那么这种知识和文化,就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开来,चाहे传播的方式多么隐秘。
这就像《西厢记》一样,虽然被列为“禁书”,但它仍然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流传开来,满足了少爷小姐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且,这《西厢记》的传播,还促进了贾府内部的文化交流。贾府的少爷小姐们,通过一起看《西厢记》,一起讨论《西厢记》的情节,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这就像咱们现代社会,一些人通过一起看电影、一起听演唱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是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西厢记》这类“文化产品”在贾府的传播,反映了贾府少爷小姐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他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种传播方式,虽然隐秘,但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促进了贾府内部的文化交流。
这就像一粒种子,虽然被埋在地下,但它仍然会努力地生长,最终破土而出,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