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论“传统习俗”的经济影响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到贾府的“灰色收入”,发现这贾府的账本,还真是有点“意思”,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贾府的“年终大戏”——除夕祭宗祠,看看这贾府是如何把“传统习俗”这出戏,演得既热闹又费钱的。

话说这《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的正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场景。这祭祖啊,在中国古代,那可是头等大事,讲究的是一个“敬天法祖”,一个“慎终追远”。这贾府,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自然把这事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么,这祭祖,到底是怎么个“烧钱”法?又给贾府带来了什么“经济效益”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八卦八卦。

一、祭祖:贾府的“年度预算”

在贾府,这祭祖,可不是随便搞搞的,那是要列入“年度预算”的。你想啊,这祭祖,要准备多少东西?

场地费:宗祠那么大,打扫卫生、布置场地,不得花钱请人?

人员工资:祭祖当天,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要多少人忙活?这些人的工资,不得算进去?

祭品采购:香烛纸钱是小头,猪牛羊肉、瓜果蔬菜、各种糕点,那都是要花大价钱买的。而且,这祭品,还得讲究个“色香味俱全”,不能太寒酸,不然,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服装费:参加祭祖的人,都要穿上正式的礼服,这礼服,可不是随便穿穿的,要符合身份,要显示家族的荣耀。这礼服的制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礼仪指导:祭祖的流程,非常复杂,要请专业的礼仪指导,来指导大家如何行礼,如何祭拜。这礼仪指导的费用,也不便宜。

这么一算下来,这祭祖的花费,可真是一笔巨款。难怪贾府要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了。这祭祖,简直就是贾府的“年度预算”大头啊!

二、祭祖的“经济效益”:贾府的“文化投资”

你可能会觉得,这祭祖,花了这么多钱,值得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祭祖,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投资”,它给贾府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提升家族声望:祭祖搞得越隆重,越能显示贾府的实力和地位,提升贾府在社会上的声望。这声望,可不是虚的,它能给贾府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更容易获得商业机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等等。

增强家族凝聚力:祭祖是家族成员团聚的重要时刻,通过祭祖,可以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一个团结的家族,在面对困难时,才能更好地应对,才能更好地发展。

传承家族文化:祭祖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祭祖,可以将家族的价值观、家族的传统,传递给后代,使得家族文化得以延续。一个有文化的家族,才能走得更远。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祭祖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餐饮业、服装业、礼品业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为贾府带来了一些经济收益。

这么看来,这祭祖,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也给贾府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这贾府,还真是挺会“投资”的。

三、祭祖的“面子工程”:贾府的“炫富行为”

当然,这祭祖,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它可能会变成一种“面子工程”,一种“炫富行为”。

铺张浪费:为了显示家族的实力,贾府在祭祖时,可能会铺张浪费,追求奢华,而不注重节俭。这种铺张浪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败坏了家族的风气。

形式主义:贾府在祭祖时,可能会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祭祖的真正意义。这种形式主义,使得祭祖活动,变得空洞无物,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攀比之风:贾府在祭祖时,可能会与其他家族攀比,看谁的排场更大,看谁的花费更多。这种攀比之风,使得祭祖活动,变成了一种炫富的舞台。

这么看来,这祭祖,如果搞不好,也会给贾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贾府,在祭祖这件事上,也需要好好地反思反思。

四、祭祖的“经济学启示”:贾府给我们的思考

从贾府的祭祖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经济学启示”。

传统习俗,既是文化,也是经济: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

文化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文化投资,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可以为家族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在进行文化活动时,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不能铺张浪费,不能追求奢华。

注重内涵,避免形式主义:在进行文化活动时,要注重内涵,避免形式主义,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它的真正意义。

贾府的祭祖活动,就像一面镜子,它既反映了贾府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贾府的经济状况。通过分析贾府的祭祖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习俗的经济影响,也可以更好地思考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