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淇水泛滥

牢中。

连雨导致的潮湿气息氤氲在牢房里,透气用的高窗上透过几缕阳光。

“进去。”

狱卒用钥匙打开一扇牢门,里面便是许安淇的牢房。

许安淇默默地从另一只袖口抓出备用钱袋,背对着塞进狱卒的怀里。

“大哥,通融通融,让我和我哥关在一块儿。”

狱卒斜眼一笑,拿起钱袋,“你小子。”

就在许安淇以为贿赂有用的时候,牢门被“啪”的一声关上。

“想的挺美。”

在牢房里面的许安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袋被狱卒拿走,气的跳脚。

“妈的,给钱不办事,呸。”

但他也没办法,到了这儿,身不由己。

面前的牢房内放着一张桌子,一张床。

许安淇躺在床上,默默思考着当下的情况。

大哥犯的“罪行”是贪污供品。

那些供品本身是要供给淇水河的河灵的,基本上也就是一些牛羊肉。

河灵偶尔会多索要一些什么,但都在官府的承受能力之内。

假设有人私吞供品,将此事陷害到大哥头上,那些供品的价值根本犯不上做这种事。

毕竟,惹怒河灵的话就不只是会死一个被陷害的人那么简单。

那样的话,淇水周边地区都会被河灵的怒火淹没,对谁都没好处。

许安淇翻了个身子,将脸面朝墙壁。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淇水祭祀办了这么多年都没出过什么大事儿,怎么偏偏就今年惹恼了河灵?

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因为,相较于往年,唯一的变数就是淇阳县来了一位新县令——

李慎之。

此人科举中第,也就年初才新官上任。

一个外来者,不一定懂得淇阳县的民俗。

联想到之前官衙发出的“招贤告示”,想要招募治水能人帮忙稳住淇水泛滥的态势,许安淇迅速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新县令因不懂淇水祭祀规矩,不小心惹怒河灵,便把锅甩到负责准备供品的大哥身上。

“会是这样么......”

就在他绞尽脑汁思考情况的时候,牢房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的声音。

“快点!快点!”

许安淇连忙搬来桌子,搭在床板上爬上去。

露出半颗脑袋,偷看外面的情况。

典狱长吼叫着列队,稀稀拉拉的狱卒们从各个牢房里冲了出来。

“水来了!去把仓库里的沙袋拿出来,一人扛一袋,”典狱长下着命令,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很急促,“拿完沙袋的跟着赵捕头去挡水!”

这时他才注意到典狱长身边站着的是赵捕头。

水来了?

这是在征集人手去治水?

不对啊,且不提今天是个大晴天,而且淇阳城离水还有二三十里,淇水短时间很难淹过来;

就算河水真冲到淇阳城内,怎么说也不会从牢房抽调人手去治水。

这里关着的都是罪犯,一旦没人看官,很容易就会闹起来。

难道淇水河的泛滥已经严重到需要征调狱卒的程度了吗?

“你干什么呢!?”

一道声音从牢门响起。

许安淇一个没站稳,差点从桌子上摔下来。

先前那名狱卒站在牢门外看着他,骂道:“想吃鞭子了!?给我下来!”

“是,是。”

看来狱卒们也不是全部都被调走了,总该留下一些看守牢房。

“大哥,问你个事儿,”

狱卒瞥了一眼,想到怀中还揣着许安淇刚刚塞的银子,语气便软了下来。

“说。”

许安淇:“外面是不是发洪水了?”

“水都漫到城下了!不知道哪个狗娘养的贪了河灵祭品,现在都得玩儿完。”狱卒愤愤地说道。

许安淇头上冷汗都下来了,幸好之前只说要跟大哥关在一起,没提及他大哥是谁。

水患这么严重么......

从他被捕到入狱待审一共也就一个时辰,没想到水情变化这么快。

【堪舆系统加载中......】

突然,一道声音在脑海中响了起来。

【叮——堪舆系统加载成功。】

【请问是否展开当前位置堪舆图?】

是系统!

等下,堪舆图是啥?

许安淇都蒙了,一时间没搞懂这个突然绑定的系统是个什么玩意儿。

“展开。”

他尝试着用意识点击脑海中的系统面板。

一副详细的地图在意识空间中突然展开。

仔细看去,那上面甚至显示着淇水泛滥的流动影像。

仅仅是一副地图么?

他有些失望。

没想到好不容易绑定的系统就只是一个实时地图而已,这有什么用呢.....

许安淇盯着那副地图,脑海中不断思索着。

狱卒还在骂骂咧咧。

“城门都漏了,我看这回淇阳县城是真要完蛋,妈的......”

城门漏水?

许安淇突然想到了一首古诗赋。

“熙宁十年秋七月……水及彭城下……而子瞻适为彭城守。”

这是苏辙所写的《黄楼赋并叙》,内容主要讲了苏轼在徐州治水的一次经历。

当时,八月黄河在澶州曹村埽段决堤,洪水倾泻南下,迅速包围徐州城,水位一度高出城内平地近三丈,城墙面临溃决风险,百姓恐慌。

许安淇迅速在【堪舆图】上查看起了淇水和淇阳县的位置关系。

虽然淇水的规模远不及黄河,所能影响的地界也无非就是三五个州县,但情况却大差不差。

淇阳县位于平原东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淇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河床高于周边地面。

而淇水的这一特点,除了规模较小,跟原本世界的徐州附近黄河几乎一致。

许安淇的心中突然闪过一丝明悟——

眼前的境况就是苏轼治水时水情的微缩版!

想到这里,他从脚下散落的杂物中取出一根疑似烧黑的木棍,解下上衣摊在桌子上。

他要“献策”!

即使他不清楚一些技术细节,但苏轼治水的历史记载全过程他都记得。

就算不能解决淇阳县面临的水患问题,但至少可以试一试!

如果淇水真的淹了县城,他们全家都很可能因为大哥被扣上的罪名处死。

眼下只有献策,“将功补过”!

即使秋后算账,也能给他争取到一些调查时间,找出是谁陷害了大哥。

炭笔在白色的上衣上勾勒两笔,一副“淇水河道图”便画了出来。

接着,他提笔写了几个关键词:

堵塞漏洞、疏散民众、分渠泄洪、重设祭坛安抚河灵......

一个个对策被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了出来。

许安淇心里知道这些策略都是最基本的治水策略,但他相信自己画在上衣的那副“河道图”有着充足的吸引力。

一般人很难完整地将水形图画的规整,再标注一些水流支系。

只要不是智障,谁都能看得出画图的是个善治水的能手。

是死是活,看这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