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意气
- 华娱:从开创中国风开始!
- 搂住油菜花
- 2866字
- 2025-03-28 20:05:27
一行人来到酒店的餐厅,那里有一架钢琴。
这时候是晚上八点多,餐厅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
和酒店工作人员沟通之后,评委们占了一张桌子,喝着茶,听叶阳自弹自唱起了一首《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琴声一起,唱词一出,评委们先是一惊,然后是一喜,但谁也没有说话,因为都已经沉寂在了优美的旋律中,动人的歌声里了。
《东风破》是一首在华语乐坛石破天惊的神曲,因为它是“中国风”歌曲的开山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创作者。
在此之前,周捷轮虽然也创作出了《娘子》、《刀马旦》、《爷爷泡的茶》等“中国风”的歌曲,但还处于探索时期,到了《东风破》才真正成熟。
周捷轮在出道之后,受到年轻人的狂热喜爱,但年长的观众则对其嗤之以鼻,认为他歌词都唱不清楚,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结巴”。
所以他在发行第三张专辑时,决定写一首风格比较老的歌,以此打开年长观众的市场,于是就有了这首《东风破》。
在座的几位评委都是著名作家,年长的六七十岁,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了。
叶阳唱出这首《东风破》,可以说是投其所好,他们未必懂音乐,但品味是不会差的。
一听之下,都觉得这首歌的旋律温婉动听,带着一种“哀而不伤”的气质。
而更让他们动容的则是歌词,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巧妙地融入了李商隐、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诗词,极具东方风韵。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一曲唱罢,场中诸人全都悄然无言,还沉浸在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良久,才听见铁凝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唉!”
这一声叹息打破了周遭的宁静,大家都鼓起掌来,包括餐厅中的食客,也自发地跟着一起鼓掌。
叶阳在掌声中站了起来,给大家鞠了个躬,回到了几位评委之中。
便在此时,隔壁桌一个时髦、靓丽的年轻女孩走了过来,一脸陶醉地问叶阳:“帅哥,你唱得真好听,这首歌叫什么呀?”
叶阳礼貌地道:“《东风破》!”
“《东风破》?这是谁的歌,我之前都没听过!”
“是我自己写的。”
眼眸闪动着发现宝藏的兴奋:“你自己写的?哇,你好厉害啊!你是歌手吗?我都没见过你,你是不是刚出道啊?”
“不是,我还是学生!”
“那你是学音乐的吧?你叫什么名字呀?我们加个QQ啊!”
那女孩一阵纠缠,问清楚了叶阳的名字,要到了他的QQ号码,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临走前还再三叮咛:“你以后一定要当歌手哦!你这么帅,唱歌又这么好听,肯定红过谢霆峰,我看好你哦!”
这女孩实在太热情了,又是当着一众评委的面,搞得叶阳十分拘谨。
那些评委看着叶阳青涩的样子,都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铁凝调侃道:“小叶同学,很受欢迎嘛!”
叶阳挠挠头,有些尴尬地坐了下来。
王蒙问道:“小叶同学,你这首歌叫做《东风破》?是取自苏东坡的‘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吗?”
“王爷爷您学识渊博,是的!”
赵丽宏赞叹道:“之前我们还在想,你小小年纪,文风为何如此平实朴质,原来你早已到了千帆过尽,返璞归真的境界。”
叶阳心说,你还真能自我攻略啊!谦虚地说:“您过奖啦!”
铁凝家学渊源,父亲是著名画家,母亲是音乐教授,她是懂音乐的,问道:“你这首歌,是用五声音阶写的吧?”
叶阳点点头:“是的,我觉得现在市面上充斥的港台流行音乐都是一片的西化R&B,就故意反其道而行,运用大量的中国元素,写了这首歌。”
叶阳之前都是谦逊有礼,少年老成的样子。
直到说出这番话,大家才发现他其实也是少年心性,桀骜不驯的。
王蒙赞道:“少年意气,胸怀大志,了不起啊!”
其实叶阳并没有桀骜不驯,他都活了两辈子了,还有个屁的少年意气,都是这群评委在自我攻略。
至此,众位评委对叶阳再无怀疑。
他们之前怀疑叶阳的文章是提前知道题目,找人代写的,所以才把他找过来,一探究竟。
之前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叶阳的见识远超同龄人。
现在见到他写出如此华美的词章,就全都深信不疑了。
因为如果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歌曲,这样的文字,绝对不是寂寂无名之辈。又何必委屈自己,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少年捉刀代笔呢?
至于叶阳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能……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了。
这世上总有些惊才绝艳之人,是无法以常理来推测的。眼前这少年便是!
虽说文人相轻,但这些作家都是功成名就之辈,王蒙更是文坛泰斗,对于叶阳这样一个年轻人,不会嫉妒,有的只是欣赏和期许。
王蒙道:“小叶同学,你这首歌词,能写出来给我们一观吗?”
“当然可以!”
叶阳掏出纸笔,当场把歌词写了下来。
这首《东风破》的歌词写得复古婉转,极其精妙,几位评委看了一遍,都是啧啧称赞。
“中国风”能成立并大行其道,歌词的作用居功至伟,方文山的贡献并不比周捷轮少。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风”能够流行起来,方文山起到的作用甚至更大。
因为作曲并非人人都会,作词却没有门槛,是个人都能写上两句。
一时之间,各种古风歌曲大行其道,曲不会作,就直接扒日本歌。
词嘛,只要把古诗词里找一些杨柳、大漠、烛火、风月、琵琶之类的意象,一顿堆砌,就成一首词了。
尽管有不少“天下为公我为母”,“与虎谋早餐”之类东施效颦,矫揉造作,让人不知所谓的歌词,但依旧让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
王蒙问道:“小叶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
叶阳道:“我希望将来能够做一名导演,把我写的小说具象化,拍成电影,让世人观看!”
叶阳写得一手好文,作得一手好曲,拜父母所赐,歌声也蛮好听的。
大家本以为他将来会从事文学或音乐领域,未料他的理想竟是成为一名导演。
王蒙欣赏地道:“好志向,那我就期待着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去!”
“谢谢!”
……
两天后,叶阳顺利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跟他一起得奖的还有郭四,张悦然等十多人。
优胜者会发一个一等奖的奖牌,没有奖金。输了的也会发个二等奖的奖牌,做个纪念。
随后,获奖名单会被公布在新一期《萌芽》杂志上,他们的文章也会随之刊登。
联合《萌芽》举办比赛的七所著名高校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和这些获奖的学生进行接触,考察,最后择优录取。
出版社也会和这些学生联系,鼓励他们写小说,写散文,并帮助出版,开启新一轮的造神运动。
这些年轻人写的书,读者主要就是全国的中学生,往往都非常畅销。
搞好了的话,一波就可以财富自由,人生从此躺平。
比如韩二靠《三重门》拿了几百万的版税,而2000年左右,上海的平均房价才每平米3000多一点。
以叶阳的这篇获奖文章的水平,很快就会有高校跟他联系,考察之后,开启保送。
也会有出版社会和他联系,找他出书,趁机炒作,赚一波钱。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叶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向父母报了个喜。
周文兰听说他得了一等奖,高兴得不得了,又叮嘱他在外面注意安全,早点回家什么的。
叶阳挂了电话,心说,这辈子,我会让你们高兴到老。
他怀揣着奖牌,踏上绿皮火车,往京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