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色彩的分类

本小节中,根据色彩心理、色彩系别和色彩特性三个方面对色彩进行分类,分别为冷暖色分类、有无彩色系分类以及色相环分类。通过对色彩分类的讲解,加深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同时也为接下来的配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冷暖色分类

按照色彩心理对色彩进行分类,可以将色彩分为冷色和暖色。比如红、橙、黄等颜色往往给人兴奋、温暖、热烈的感觉,而蓝色等颜色则给人沉稳、寒冷、冷酷的感觉。如图1-13所示,从12色相环来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和黄色为暖色,蓝绿色、蓝色、蓝紫色为冷色,黄绿色、绿色与紫色以及在色相环中没有出现的黑色与白色为中性色。

图1-13

按照色温对色彩进行分类,可以将色彩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色。色温常常被摄影师提及,这是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会根据光线调整设备的色温值。色温值的高低对画面的色彩至关重要:色温值越低,画面越趋于冷色调,也就是画面整体会偏蓝色、青色与蓝紫色,如图1-14所示。色温值越高,画面越趋于暖色调,此时画面整体会偏红色、橙色或黄色,如图1-15所示。

图1-14 田予诗/摄影

图1-15 田予诗/摄影

色温还会影响绘画的色彩调和过程。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权衡各色彩之间的光线,只有正确选择调和的色温,才能使色彩和谐,从而使作品看起来更舒服。画家往往在作品中通过调节色温实现表达不同风格的效果。例如在绘画的过程中以暖色为整幅作品的主色调,凸显画面主题色彩;而冷色则可以作为辅助色来弱化整体画面过于“暖”的气氛。这样既能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氛围,又能给画面带来平衡感,不会因为过度大面积地使用主色调而让观赏者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不适感。

除了一些艺术作品外,色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心情烦躁时,可以选择眺望蓝色的湖面或海洋(如图1-16所示)或广阔的草原(如图1-17所示),因为它们的颜色会让人们的心情很快平复下来。

图1-16 戴雪婷/摄影

图1-17 田铁生/摄影

有无彩色系分类

所有的色彩都可以被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如图1-18所示,将具备色相、明度以及纯度色彩属性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等色称为“有彩色”;将只具备明度的黑色、灰色、白色称为“无彩色”,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因此它们的色相值和纯度值均为零。从色彩的属性来看,在无彩色中,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的明度最低,而灰色则是由明度高向明度低的过渡。通常我们会发现:某一种色彩的明度越高,越能给人以清淡的感觉;色彩的明度越低,越能给人以浓厚的感觉。

“有彩色”与“无彩色”实际上是非常容易区分的,除黑、白、灰之外的颜色,哪怕是非常清淡的颜色都可以称为有彩色。而无论是何种程度的黑、白、灰,均可以被称作无彩色。黑白电影与黑白照片都属于无彩色作品。

图1-18

色相环分类

色彩体系中的色相环结构是以“三原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这里的三原色指红、黄、蓝三主色。这三主色以及红色和黄色产生的间色橙色、黄色与蓝色产生的间色绿色、蓝色与红色产生的间色紫色共同组成六色相。在这六个色相中,将一个原色和一个相邻的间色相结合,分别再调出一个复色色相,它们便组成12色相环,如图1-19所示。

图1-19

我们将色相环中的色彩分为“纯色”“亮清色”“暗清色”“中间色”。纯色并不是指单一的颜色,而是指不掺杂黑色和白色的纯度最高的颜色。在三原色体系中,任意两种色彩混合而成的颜色也是纯色。纯色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夸张的、活泼的,纯色的物体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在纯色中加入白色或者黑色,调和出来的颜色被称为清色。在调和的过程中,根据纯色在其中的比例和亮度不同,会形成亮清色和暗清色两种清色。其中,亮清色就是在纯色中加入白色所混合出的颜色。因为纯色中有白色加入,纯色本身的亮度就会增加,同时还会失去一些鲜艳感,给人以清新、柔软的感觉,比如近几年流行的“马卡龙色”(如图1-20所示)就是亮清色。

图1-20

暗清色则是在纯色中加入黑色所混合出的颜色。因为纯色中有黑色加入,色彩的亮度会随之降低,给人以坚硬而有力的感觉。艺术家们经常利用纯色与黑色结合的方法来降低色彩的纯度。比如,朱红色被掺入黑色,就产生红褐色,洋红色被掺入黑色后就会产生一种偏紫的暗红色,这样的颜色让人不禁想起黑暗风格的画面,如图1-21所示。

图1-21 戴雪婷/摄影

中间色就是在纯色中同时加入白色和黑色所混合出来的颜色。因为黑色与白色混合形成的是灰色,灰色可以很好地控制颜色的亮度,还会压制色彩,给人以沉稳、保守的感觉。很多设计师偏爱这种配色方法,他们将这种以色彩的纯杂为基础的配色定义为极简风格的高级灰配色,如图1-22所示。

图1-22 戴雪婷/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