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拳打一阵风

陆扬凭着熟悉的动作设计在一众冠王身上找自信,在他们不远处,一株高桩冬青的树冠后边,导演张鑫焱跟副导演施洋平,看戏看的津津有味。

李小虎等人过来的时候,张鑫焱已经打完了电话,电话那边给的答复很简单,陆扬确属冀省涉县石泉村人,五天前离开村子,奔中原而来。

少林寺岛国发行方的底细,上面也清楚的很。

岛国少林拳法联盟社长中野里南,确属土肥圆的手下,而且上面原则上同意借由唐直刀,让对方增加发行费用。

这下陆扬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唐刀至今没有实物出土,只能以正仓院的唐样大刀为母本,但具体尺寸、规制能否得到还是未知的。

两人想要再问问陆扬后续,结果却遇上了褚毅为陆扬设置的内部甄别,这出戏看完,张导也大致上认可了陆扬作为武术指导的基础能力。

如陆扬所说,武行里的技能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只论功高与否,不论经验,也不论岁数。

“张导,看来需要请马先生回来,鉴别一下陆扬的能力了……”

少林寺这部电影,虽说没有指名道姓的武术指导,但参与的演员,哪一个又不是武术指导?

除了年轻的冠王们,少林寺剧组还有四大教练,马显达、王长凯、潘富清、于塰。

四人当中,马显达、于塰都是正经的传武传承人,潘王二人虽说也有传武老师,但却属于正经运动员出身。

马显达出身于沧州武术世家,其父马风图、二叔马英图,正经是国内排得上号的武术大家。

八极拳、通臂拳,就是人家门里的拳法。

只不过现在的八极还属于小拳种,叫做开门八极,并没有后世那么响亮的名号。

通臂在马家门里也被称作通备,现在的传武,已经处于凋零期了,如果没有少林寺,恐怕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传武门派。

如果没有少林寺兴起,只怕武术套路会成为传武的代名词。

“洋平兄,陆扬刚刚的动作设计,已经无需鉴别他的能力了,我看可以,但稳妥起见,还是请马先生等人回来看一下吧……”

与李小虎、张建奎、寻锋这些武术运动员不同,四大教练除了是教练之外,身上还有别的职务。

筛选符合要求的运动员,召集人员整训,只是几人工作的一部分。

尤其是马显达,他不仅是国字头的教练员之一,还是这几年所有大型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并不会常驻训练场。

剧组的另一位教练员于成惠老师,则是作为主演进组的,而且他的教练员资格新得不久,因此就不算是剧组的教练员。

张施两人刚有了请马显达掌眼的想法,这位总裁判长,就施施然走到了两人身旁。

“张导、施导看什么呢?听说营地来了一个年轻人踢馆,你们可别让演员们跟他切磋,恃技必然要伤人,咱们这些运动员防护经验不足,容易受重伤。”

马显达出现在营区,倒不是专门为陆扬来的,而是有别的事需要处理。

刚进营区就听说有人在门口毛遂自荐,并捏了一地的核桃,马显达看过核桃皮的厚度,就知道来了有功夫的同行,因此也就恰当其时的赶到了现场。

沧县马家可以说是武行之中的代表家族之一,其门派关系遍及北方,传承时间可追溯至清中早期,可谓是真正的武术世家。

江湖上的那套东西,马显达也从父辈口中得到过完整的传承。

传武一行,并非没有高人,只是高人寻常不可见而已。

这种不可见,源自传武一击必杀的真正理念,秉承这种理念教出来的传武高手,出手就从来没有留手一说。

杀人犯在现在这样的年代,又怎么可能寻常可见?

江湖高人寻常可见的时候不是没有,三十多年以前,燕赵大地上这样的高手多的是,只是这种高手每次出现,必然伴随着死伤。

生死状一签,集市上都可以当街将人殴杀,这样的时代没人愿意去经历,这样的高手也没人愿意去看到。

马显达的父辈,除了是正经的武行传承,还经历过三十年以前的战场,这位年届五旬的总裁判长,也可以说是传武一门的集大成者。

因此仅是扫了一眼哨位上核桃皮的厚度,他就知道,营地正在训练的武术运动员,绝非是踢馆者的对手。

轻易试手,很容易出现伤亡。

“马先生,已经试上了,那个毛遂自荐的年轻人不仅克制,而且对于传统武术在镜头上的运用好像很在行。”

听到张鑫焱对陆扬的推崇,马显达眉头一挑,这还真是遇上高人了,按耳中听到的年岁,这样的年轻人必然是名门名家之后。

心中略一推算,马显达就把眼光投向了三十多年以前的津门,身处山村,能教出这样的子弟,必定有大码头的武行传承经历。

不然一般的乡野把式,不可能会招数动作设计。

“都说了称呼我老马就好,张导,港城的做派,这里可要不得,这年轻人闹不好是名家之后,这边的情况你们也了解,如果有可能,还是港方的影视公司来聘用他吧……”

年轻人陆扬自涉县石泉村而来,马显达也是了解过的,不去细细追查,就是考虑到了有些人的经历复杂。

他开口让张鑫焱跟施洋平,以港方导演的身份聘用陆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凡是经历过大码头的人物,见识上自然不会浅,按照现行的工资标准,陆扬即便入组,月工资也只会在三十块上下。

当年经历过大码头的人物,别说三四十块钱了,恐怕三四百块大洋,也不会放在眼中。

让港方的电影公司聘用陆扬,马显达就是在给老前辈面子,闹不好攀扯一下关系,就是家里当年的故交。

让武术队按照运动员的身份招人,只怕人家也不定看的上眼。

马显达的误会,倒是给陆扬开辟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前路,现在入组的武术运动员,除了本单位薪资之外,能拿到的也就一天一块钱的补助。

比如李小虎,武术队工资是一月八十八,外加补助,就是一百二十八,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八零年代已经很高了。

但比之港方影视公司动辄几千上万的月薪,李小虎的工资,又有些不值一提。

“马先生,这样好吗?是不是请示一下?”

马显达想让张鑫焱卖个面子,这位张导考虑的却是各省武术队演员的待遇,同样是国内人员,工薪水平相差太大,他这个导演就难以服众喽……

“张导,看本事,有本事才能被聘用,没本事,就让他跟着武术队打打杂。”

马显达这话跟陆扬说的只论功高道理一致,即便要照顾他,本事是不能差的,差了本事又何来照顾一说?

三人达成了一致,也就从冬青树后走了出来。

“导演……”

“总教练……”

听着众人整齐划一的招呼声,陆扬的目光也定格在了马显达身上。

这位是继虎头少保孙禄堂之后,第二个被称为武术第一人的高手,只是这个称号是岛国人给的现代武术第一人,多少有点水分。

但若论实战能力,这位马家番子可能是九段武术家里最能打的一位。

“年轻人,刚刚表现不错,初来乍到总要耍几手见见山门的……”

虽然没见过陆扬刚刚的动作设计,但并不妨碍马显达出言试探他的底细。

如果是别的地方,马显达这话略显轻视,但在少林寺剧组的训练场,这话就是平易近人,如陆扬所说这里只论功高。

“马先生,那我打一趟八极拳的套路,这是根据老架改的,表演性更强一些,而且符合少林寺这部影片的风格。”

马显达当面,陆扬也没用别人给他介绍,直接就喊了马先生。

现在就是当仁不让、锋芒毕露的时候,镇不住这位马先生,他的武指之路怕是要无限后延了。

“好!有胆有识,你这小子这是要踢我家的馆呀!需要准备一下吗?”

没人介绍,陆扬张口就喊他马先生,马显达并不意外。

不说有照片这种东西,就是没有照片,跟褚毅会分辨步态一样,武行人看人来历,也从来不用照片,只看平常身上带的功架就足够分辨一些人的身份了。

“穿个衣服就行!”

说完,陆扬起身将挂在晾绳上的百衲对襟衣取下,并没有拍打上边的灰尘。

除此之外,他还从衣兜里掏出两卷绑腿,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将百衲衣的衣袖缠成了护腕。

衣服穿完,陆扬又依次检查了鞋带、绑腿,这才走向盥洗区之外一处没有硬化的黄土地。

如马显达所想,陆扬一动,石泉村那只羊的功架,就被他看了个清清楚楚。

长久以来形成的步态习惯,并不会因为换了人而改变,陆扬行走之间,马显达就把他的功架,定在了八极、形意、游身八卦之间。

八极不算,有形意参八卦或是八卦参形意这种功架的年轻人,对马家而言,必然就是故人莫属。

只是故人不来,马显达也不好追问。

既是武行中人,自然不可能一团和气,老辈的恩怨人家不想提,最好随风淡去,毕竟现在不是以前,没有签生死状一说了。

“诸位,陆扬此来,求的是武指一职,为的是衣食住行,但有言语冲撞、拳路逆乱之举,还望见谅、海涵……”

话说完,陆扬分东西南北做了四方揖,这套卖艺之前叫行的活计是他以前拜访江湖名家学来的,就算是他的入行仪式了。

这套江湖做派,也让马显达再次确认了陆扬的身份。

教拳、卖艺虽说都是混饭,但两者对武行而言,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教拳做的是师父,架子要端起来。

卖艺,混的是饭碗,姿态也要放的下去。

四方揖做完,陆扬也没有起手式,直接‘哼’字提气,‘哈’字发劲儿,上手就是八极拳的撑拳、搓踢并用,拳脚一路。

这时候,打绑腿、打护腕的功用就展现了出来,场中除了陆扬的‘哼哈’之声,还有衣袖、裤腿的破风声。

黄土地上,同样也被陆扬一脚搓踢扬起了大片灰土,他的百衲对襟衣,经十字劲儿一震,也是烟尘阵阵的模样。

衣袂破空带起一阵灰土,外加陆扬的‘哼哈’发力,八极拳的霸道无匹,尽数被陆扬一拳一脚同进同出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好!”

“好拳路!”

“好想法!”

“好体魄!”

陆扬的拳脚并举,如果放在武行实战当中,纯粹就是找死。

起脚半边空,出拳必失中。

起脚重心不稳,出拳中线暴露,拳脚并出的时候,就是完全不设防的时候。

而且搓踢、撑拳都有一个向前的力,这时候被人击中中线,就等于挨两个人的打,不死也废。

但演练之前,陆扬也说的明白,这套拳表演性更强一些,就冲刚刚拳脚并出、衣袂破空、爆土扬场的霸气,就值得马显达的四个好字。

接下来陆扬在黄土地上行走如风,一拳一脚之间必然要加上几个蹚地疾行的大步。

脚下尘土飞扬,身上衣袂破空,拳脚之上的劲气,被飞扬的黄土、破空的风声展现的淋漓尽致。

马显达看的除了是想法、拳路之外,还有陆扬的体魄,以及表演中不经意间展现的真正技巧。

就表演性而言,陆扬的这套八极拳老架,上了赛场,妥妥的就是第一名。

但他拳脚之间的技巧,在马显达看来就很一般了,简单概括就是看似真传却不得真传。

想要悟通八极拳的真传,他且得琢磨呢!

马显达看门道,张鑫焱跟施洋平看的就是热闹了,他俩只是电影导演,对两人而言,热闹可比门道重要的多。

马显达连声叫好,张鑫焱也在心里连声叫好,陆扬打的这套八极拳,完全符合他心中少林寺的形象。

虽说廖公要求彰显一下太极拳,但就形象气质而言,北方的少林与陆扬现在打的这套八极拳更为贴合。

张鑫焱的心里,甚至于有一瞬间,升起了换角儿的念头。

“好架势!老架拳这么打,可真是让你打出了恨天无把儿,恨地无环的气象,你们看完回去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就叫拳打一阵风!”

张导换角儿的念头,直接被马显达的叫好打断,叫好的同时,这位马先生也给了在场的一众冠王提醒。

只彰显八极拳霸气的拳路,正是套路比赛的关窍所在。

拳打一阵风,那是相当的唬人。

“陆扬,你还会太极拳吗?如果会,就再打两手……”

廖公提议拍少林寺要向世界彰显太极拳的风采,这对马显达而言难度不小,对导演张鑫焱来说也是一样。

现在流行的太极各路拳架,虽说经过了一众武术家的精心修饰,但拳路中缺少了实战必杀的霸气,很难跟北方少林寺这个名字契合。

电影中虽然设了女主角,但如果让女主角演练太极拳,很容易给太极拳贴上阴柔的标签。

这不仅跟廖公的想法背道而驰,而且也悖逆了太极拳的拳理、要义。

杨氏太极可以算是近代最能打的拳法之一,其内蕴的拳理刚烈至极。

真正的太极,可不是现在这样柔柔弱弱的样子,说是出手必杀也不为过。

当年的杨氏太极杨班候打天下时,一招致人死命,只是比武的常态。

但这种拳路几经流传之后,哪怕是虎头少保的儿女都不得太极真义,打不死人的拳法,还叫什么拳法?

陆扬的一阵风打完,马显达没看好他的真传技艺,倒是看上了他的体魄,如果可以,倒是不妨让他遍学太极各路拳架,重新体验一把杨氏一门的濒死练法。

杨氏太极一门的练法,虽说只流传只言片语,但作为马家嫡系真传的马显达,却能从这只言片语中推演出大致的练法。

无非没有杨氏的练法,还有马家的练法,抛开拳路,各家的练法几乎是差不多的。

马显达的试探,让刚刚打完正在理气收功的陆扬也陷入了纠结中。

少林寺、太极张三丰,在武行口中就是最好的衔接影片,一遭堆在少林寺,后续的太极就没有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