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译文达意

韦译对谢诗中字句的理解颇为深刻,所以其译文准确达意,这与其对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研究不无关系。比如“析析就衰林”(《邻里相送至方山》)中的“就”一字的翻译:“就”字可理解为逼近。叶笑雪的解释为,“就,迎面而来。岸边的树林是静止的,江上的船则顺风随流急驶,在船上看岸上的树林,不觉船动而只看到树林向自己走近。”[59] 韦斯特布鲁克译为“approach”,译文不仅达意,更能传递原诗中舟行水上,船上的诗人的视线被不断迫近的衰林所占据的一种被动的情绪,衰林的“主动行为”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因为遭贬出京而触发的一种极不情愿的无奈。韦斯特布鲁克准确的译文在于他对诗歌的细读。韦斯特布鲁克在译文的注释中提到了他对“就”一字的理解,“诗的第5行和6行构成了明显的对句结构。正如‘明’意指秋月的行为,我认为‘就’是一个描写树林行为的实义动词,与诗人内心的勉强和无为形成对照。诗人在诗歌第4行里说到‘(怀旧)不能发’,所以当船在水上行驶,两岸的树林迎面而来时,他完全被一种被动的情绪所占据”[60]。所以较之傅译的“move by”,韦译的“approach”(迫近、靠近,有主动含义)更贴近原文,更能再现原文的言外之意。

又如“还得静者便”(《过始宁墅》)一句,韦斯特布鲁克译为“I return to gain the boon of quietness”,傅乐山译为“for now I had a post where nothing at all ever happens”,对比傅译将“静者”具体化为“清静无为的闲职”,韦译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