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本定型: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辑录在《警世通言》中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比较完整的白蛇传故事。

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宋绍兴年间,许宣自幼父母双亡,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药铺做主管。他跟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姐夫李仁是南廊阁子库募事官,为邵太尉管钱粮。清明时节,许宣扫墓归来遇到白娘子(白蛇所变)及其丫鬟青青(青鱼精所变)。许宣为白付了船钱,又将伞借给她。许宣对白娘子心生爱慕之情,两次去白娘子住处取伞。白娘子主动提出结为夫妻,许宣答应,只是苦于手头拮据,白娘子赠送许宣一锭白银。许宣当晚回家,次日将事情告诉姐姐、姐夫,李仁看到银子后大惊,说银子是贼人从太尉府偷窃的。为免牵连,李仁拿了银子到临安府出首,许宣被缉捕到案并招供。差人押着许宣去捉拿白娘子,白娘子逃走,银子追回,许宣被判发配苏州做工。许宣因李将仕的书信而得到开客店的王主人的照顾,住在王家。半年多后,白娘子与青青寻上门来,许宣起先害怕,怀疑她是鬼怪,白娘子说谎瞒过。两人和好,在王主人的主持下,两人结婚。过了半年光景,许宣去承天寺看卧佛,在寺外遇见一道士,道士说许宣被妖怪缠身,送给他两道灵符。许宣原有疑心,晚上按道士的要求烧符,白娘子发现,埋怨许宣,主动烧符,然而安然无恙。第二天,白娘子教训了道士。又过了一个多月,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生辰时,许宣不听白娘子劝阻,去承天寺看佛会。许宣因身着白娘子盗来的衣服而被人押到官府,差人捉拿白娘子却没有捉到。白娘子暗中退还赃物,在王主人和姐夫李仁的打点下,许宣被从轻判决,发配镇江。在镇江许宣得到李克用的照料,在其药店中做生意。白娘子和青青来到镇江,与许宣相遇,白娘子又说谎骗过许宣,两人和好。在许宣的要求下,白娘子随同他去参拜李克用,李克用年纪虽高却十分好色,打起白娘子的主意。李克用在生日这天邀请许宣、白娘子赴宴,晚上李克用要对白娘子下手时,却发现白娘子是条大白蛇。白娘子恐怕李克用对许宣说出本相,便以李克用要侮辱她为由,要许宣离开药店,自己开了生药铺。后来许宣不听白娘子劝阻,到金山寺闲逛。许宣回去时,法海和尚追他,恰好遇到来接许宣的白娘子与青青,白娘子与青青跳进水中逃走。许宣知道白娘子是妖怪,于是搬回李克用家。许宣遇赦回到杭州姐姐家中,白娘子与青青早已在此等候多日。许宣既惊且怕,晚上,许宣将遭遇告诉姐姐,姐夫也发现了白娘子是蛇妖。许宣与姐夫请来捉蛇人戴先生,戴先生被白娘子打败。许宣被白娘子恐吓,欲外出躲避,许宣到净慈寺找法海和尚,未果,要跳湖自尽时,法海赶到,劝阻了他。法海给他钵盂,要他罩在白娘子头上。许宣回家后,趁白娘子不备,用钵盂罩住她。法海赶来,使白娘子和青青现出原形——白蛇和青鱼。法海将二物置于钵盂内,封了钵盂口,在雷峰寺前砌成一塔,镇压于塔下。后来许宣化缘,造了七层宝塔,千年万载,白蛇和青鱼不能出世。许宣情愿出家,拜法海为师,在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主题依然是劝告世人不要贪恋美色,宣扬佛家禁欲思想。然而,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白娘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执着精神,白娘子不再是可怕的妖怪,其命运令人叹息,情与理形成了小说内在的冲突,很多细节透露着作者对白娘子的同情态度,题目就是一例,王蒙说:“话本的题目不是‘法海师神威捉妖’,也不是‘许宣贪色险丧命’,甚至也不是‘白蛇妖现形伏法’,而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就有点意思了。‘白娘子’三字一下子把她的‘人’的性质肯定了,‘永镇’云云可以说是带着遗憾的至少是客观的描述。”[15]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佛教的胜利,贬低了道教,道士被白蛇所捉弄,根本就不是白蛇的对手,白蛇最终为佛教高僧法海所降伏,许宣皈依佛门;而在《西湖三塔记》中,降伏白蛇的是道士,许宣跟随道士在俗出家。

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然而存在一些粗糙之处,比如:白娘子和许宣相处数载,白娘子如何过了端午节,小说并没有予以描写;许宣开生药铺,一笔带过,未加详细叙述。此外,小说的情节存在一些纰漏之处。

白娘子来苏州找到许宣,两人在王主人的主持下拜堂成亲,后白娘子盗取周将仕的物品,许宣再次被问罪。李仁来苏州办事,歇在王主人家,“主人家把许宣来到这里,又吃官事,一一从头说了一遍”[16]。显然,李仁知道许宣与白娘子成亲之事。可是后来,许宣遇赦回到杭州,李仁却埋怨许宣:“你好生欺负人,我两遭写书教你投托人,你在李员外家娶了老小,不值得寄封书来教我知道,直恁的无仁无义?”[17]许宣说:“我不曾娶妻小。”李仁的怨言显然与他在苏州知道的情况矛盾,他早在苏州就知道许宣成亲之事,而且是苏州王主人主持成亲,不是在镇江李员外家成亲。李仁“两遭写书”的话也是错误的,事实上,李仁仅是“一遭写书”。许宣从杭州被发配至苏州,是李将仕写了两封书——“李将仕与书二封”[18],一封给押司范院长,另一封给吉利桥下开客店的王主人;李仁只是将邵太尉赏的五十两银子尽数给许宣作为盘费。许宣从苏州发配镇江,李仁写书给镇江的李克用,他只有这一次写书。其实,许宣发配苏州,应该写书的是李仁,因为后来李仁到苏州住在王主人家,可见,他与王主人或许是相识,这样一来,“两遭写书”的说法也得以成立。

法海问许宣如何遇到白娘子,许宣“把前项事情从头说了一遍”,法海听后要许宣“可速回杭州去。如再来缠汝,可到湖南净慈寺里来寻我”[19],许宣此时是被发配至镇江的犯人,尚未遇赦,如何回杭州?后来许宣遇赦,才回到杭州。法海则至少在两个多月后才到杭州,当时许宣差一点投湖自尽;若当时许宣速回杭州,怎么能在净慈寺找到法海?

白娘子两次现形的理由也不足。其一,白娘子在李克用家如厕,李克用偷窥到白娘子的本相,难道白娘子每一次如厕都要现形?在后来的某些白蛇传作品中,是李克用欲谋不轨在先,白娘子察觉后才有意现出本相将其吓倒。其二,白娘子到许宣姐姐家时,许宣已对她产生疑心,她应小心谨慎,不该在这个关键时候无缘无故地现形。况且,后来法海呵斥白娘子,要她现形,她尚且不肯。

再有,许宣把白娘子是妖怪的真相一一告诉姐姐,可是,他与姐姐为何不主动告诉李仁?毕竟李仁是募事官,见识广,有主见,后来许宣外出躲避、请戴先生就是李仁的主意。李仁说许宣的姐姐胆小,不敢告诉她真相,那么许宣为何不对姐姐隐瞒、主动告诉李仁?李仁看到白娘子现形,理应当晚就去请戴先生,却拖延至第二日。李仁与许宣去请戴先生,付了银子先回去,明明比戴先生早动身,却比不熟悉路途的戴先生晚至家中,道理上讲不通。许宣与李仁为何不将戴先生引至家中,却要他“问”上门来?或者许宣和李仁应在家中或家外等候戴先生。小说没有这样设计情节,而是安排戴先生先到许宣家,敲门无人应答,最后白娘子出来,于是她知道了捉蛇人的意图,将其吓走,其情节生硬、不自然、拼凑的痕迹明显。

与《西湖三塔记》相比,《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白娘子的形象发生了重大改变。

白娘子容貌美丽,性格泼辣,心地善良——比如她为丫鬟青青向法海求情。她已完全有别于《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衣妇人,不再是以玩弄男子、吸取精血、吃人心肝为乐,而是具有人情、人性的蛇妖,想要过人的生活。她不是令人恐怖的,而是令人同情的。

白娘子大胆、主动追求爱情,提出与许宣结为夫妻:“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20]在封建社会中,婚姻是不自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而且,封建礼教要求妇女持节守志,宋代封建礼节对于女性的压迫酷烈,程颐(伊川先生)和某人有段对话能揭示这一点:“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21]从中可看出,寡妇再嫁是得不到认可的,“节”比“生”更为重要。白娘子的身份是“寡妇”,寡妇主动追求爱情的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抗争。

研究者们往往认为,白娘子还残留着“妖气”,主要依据是作品中白娘子要挟许宣:“若听我言语,喜喜欢欢,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22]“你好大胆,又叫甚么捉蛇的来!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时,带累一城百姓受苦,都死于非命!”[23]事实上白娘子并未有意伤害过许宣——许宣两次被发配是白娘子无意造成的,本意还是为许宣好;她也没有主动伤害过其他人,即便是捉蛇的戴先生,白娘子起先哄骗他回去,三回五次发落不去,才现出大蟒蛇的本形将戴先生吓走,并未伤害其性命。白娘子首次威胁许宣后,许宣请来捉蛇的戴先生,白娘子只是埋怨并没有报复,让满城人皆死于非命。白娘子的要挟是在婚姻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才发出的,这是白娘子坚定维护自己爱情的体现:“我和你许多时夫妻,又不曾亏负你”,“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我与你平生夫妇,共枕同衾,许多恩爱。如今却信别人闲言语,教我夫妻不睦”[24]

白娘子最后被钵盂罩住,变成七八寸长的小人,尽管在法海面前战战兢兢,却不肯现出本相,不愿意在众人——尤其是许宣面前出丑,“现形时被人惊笑”[25]。白娘子现出原形,“兀自昂头看着许宣”[26],这一细节充分描写出白娘子留恋不舍的心态和倔强不屈的性格,令人同情、惋惜。

许宣是个“俊俏后生”,“平生是个老实之人”[27],胆小、怯懦,是个社会下层小市民,他对爱情犹疑不决。白娘子对许宣特别好,尽管连累他两次被发配,然而其初衷皆是为了许宣。许宣知道白娘子的真面目后,十分惊恐,想尽办法来躲避甚至捉拿她。许宣持法海的钵盂来收服白娘子,“用尽平生力气纳住”,白娘子责备他“好没一些儿人情”,要他念在数载夫妻情分上,“略放一放”,许宣不肯。白娘子被收服后,许宣化缘砌成一座七层宝塔,将白娘子永远镇在雷峰塔中。许宣情愿出家,皈依佛门。许宣对待白娘子的确有些残酷,不但不念夫妻情分,还造塔将其永远镇压。

法海是位“有德行的和尚,眉清目秀,圆顶方袍,看了模样,的是真僧”[28],小说从相貌上就将其塑造成高僧的样子。法海与白蛇素无怨怼,他见许宣被妖精缠身,出手相救,这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他发现白蛇后,并没有一心要将其铲除,白娘子和青青逃走后,法海就作罢了,只是告诉许宣,若再来纠缠,就来找他。法海降伏白娘子时,说念她千年修炼,免她一死,可见,他有仁慈之心。

青青是个青鱼精,忠实地陪伴白娘子,“不曾得一日欢娱”,最终也被镇压在塔下。话本中有关她的文字并不多,其形象尚且不够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