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小说伦理学”视野下的海勒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1999),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一生共创作7部长篇小说、3部戏剧、2部回忆录、若干短篇小说[1]和3个电影剧本,其中以长篇小说最为重要。他的成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1961)(以下简称《军规》)风靡世界,被视为“美国60年代反文化的圣经”[2]。小说所创造的“Catch22”一词,因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社会权力与人生命运的悖论,成为一个特定的词汇,被收入韦伯斯特词典,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媒体与公众话语中。海勒的成功不仅在于这一部作品,其他6部长篇小说也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显示出其丰富的创作技法与广阔的关注视角。

伦理问题是海勒小说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仅表现在主题上,在小说形式上也有着个性化的显示。海勒小说的成功,与其对当代社会中人的生存伦理境遇的关注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学界对其小说伦理问题关注还很不够,更多是从政治和文化角度进行探讨,虽常会涉及伦理,却较少从伦理视角对作品展开全面分析。在汉语研究领域,关于海勒的主要期刊论文有300多篇,优秀硕士论文有50多篇,却鲜有直接讨论其小说伦理问题。关于海勒的专著有三种[3],分别为褚蓓娟的《解构的文本——海勒和余华长篇小说研究》,成梅的《小说与非小说:美国20世纪重要作家海勒研究》,以及唐文的《权力·死亡·荒诞:对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小说的解读》。其中成梅和唐文都对海勒所有长篇小说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梅主要关注各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点;唐文以“黑色性”为中心,对权力、生存、荒诞、幽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西方的海勒研究,研究视角相对广泛,也有不少文章涉及小说伦理问题,但往往只集中于一点,既没有对海勒全部长篇小说的伦理问题做出总结,也没有关注其完整的伦理思想,更没有从系统的伦理视角来展开研究。无论是从作品的覆盖面,还是问题的全面性,以及视角的系统性来说,其小说伦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们所要进行的海勒小说伦理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伦理研究视角来说,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更多是偏重小说的“故事伦理”(ethics of story),对小说“叙述伦理”(ethics of narrating)尤其是“修辞伦理”(ethics of rhetoric)的关注有所欠缺。这里所采用的“小说伦理学”(ethics of fiction)思路,同时引入了叙事学与修辞学视角,将小说文本分为故事、叙述及修辞三个层面,从而,海勒的小说伦理研究,也分别从故事伦理、叙述伦理及修辞伦理三个层面展开,在系统性的“小说伦理学”视野下,海勒的伦理姿态将会获得更为完整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