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研究(1912—1949)
- 彭二珂编著
- 2767字
- 2025-04-25 18:15:06
韩柳
郑光汉
辑校按语
《韩柳》,署名“郑光汉”,原刊《大中学生》1933年第2期“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第82—88页。除此文外,署名“郑光汉”的另有《自由》,发表在《文学期刊》,另有一部分书画作品发表于当时的不同期刊。
郑光汉,据大中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学艺部发表的《大中学生期刊征稿简章》有“揭稿时所署何名任便,惟须注明本人姓名班到,以便致酬”,“来稿须投入大中学生投稿箱”,且《大中学生期刊征稿启事》鼓励在校同学积极投稿,由此可推测其或为在校学生。此外,民国时期福建有著名书法家、漫画家名“郑光汉”,能文善画,书法敦厚,曾主编《上海画报》《南洋商报》,但不知其与本文作者是否为同一人。
《大中学生》,又称《大中期刊》,月刊,由大中中学校发行,汕头印务铸字局印刷。该刊自第7期起改为旬刊,1933年11月1日《大中学生》旬刊第1期正式出版。设有论著、文艺、青年生活阅读抄录、传说、译著、社会、科学、学校生活等栏目。
大中中学校,又名汕头大中中学,今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郭应清曾任校长一职,学校原名高级中学,只设高中部,后来因郭应清准备创办大学部并增设了初中部,故改校名为“大中”。大中中学是当时汕头实力较强的学校之一,该校毕业生中不乏后来在各方面成就突出者,如柯华、李平、杨遵仪等。大中中学后与同济中学、时中中学合并为联合中学,并于1953年改名为汕头市第四中学。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生于纪元七六八年。贞元八年的进士,官至吏部待郎[32],终于八二四年,谥文公。生性锐敏好直言,不为诡随,所以数次被贬,但终不改他的志向。至于文章方面,独造自得,卓然自立一帜。
柳宗元字子厚,世人恒称之为柳柳州。生于纪元七六八年;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礼部员外郎,终于元和十四年任柳州刺史时。子厚少聪敏,笃志好学,曾仿骚体数十遍,能使读者表同情;当他做柳州刺史时,数千里的进士都来从学,可见他的文学为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士所敬重。
(1)韩柳文评
东汉以来的文学,渐入于骈俪的体格,辞章虽然很胜,但理则弱。因为太偏重于辞句,所以文学的趋势,非常华丽。但往往有很多弊端,是想求精美,不顾事实,于是刻玉绘画的事,相继而至;好像蔚蓝色的天空,碧绿色的水,珊珊的美人儿沿着海边徘徊,灿烂极了,只可惜刻画到极端,必足以累气,设令能够善叙事理,发表情兴,好似李白,杜甫的一流人物,文学自然高尚,能达全盛时代。但就中唐时候,大家都敬奉徐庾,家珍文选,五经三传,明经墨帖,以为唯一的出路。因此往往囚于官韵,拘于格律,酬对的作品,束于排偶,往往迁改事实。
但自周隋以来,讨厌骈俪的人,虽然曾经多次的破坏,欲重建一新文学,惟是骈俪文已深入人心,时机未熟,所以到底无结果。至唐时,经三变以后,昌黎、子厚各大文学家,适遇其时,起来洗尽粉黛,扫除榛芜。韩愈卓然以斯文自任,必须复古以为解放,步武周秦诸子的后尘,于是自立门庭,广延气类,倡率推奖;以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自始至终。文学上的风格,因此一变,遂振八代衰微。复古的思想,当首推及此。
韩昌黎尊崇孔孟二子,排斥佛老,说道:“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故作《原道》,以表明他尊儒黜老,佛的主张;他为文务去陈言,上规六经,下及庄骚,太史、子云之属;不假借抄袭前人的言语。其余如《原毁》《谏迎佛骨表》等的作品,为他生平的杰作,退之很喜为人师,所以曾作《师说》。他的弟子,如李翱、皇甫湜等,亦为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士所敬重的。至于退之的作品,仅仅以孔孟二子的道理,为文章的根据,所以说理非常明白,述事也很切当。昌黎又曾建立为文的信条是:(一)求圣人之道;(二)文辞必须自己所作,以不抄袭假借前人为目的。简单的来讲,即在摆脱一切故事及没关重要的言辞,但又恐怕后人易染涩晦,故此提倡声说,以引导后人,务使不致为涩晦所误。
柳宗元亦尊崇孔孟二子,而且特富天才,文起八代之衰运动,他帮助昌黎很不少,简言之,没有子厚,韩愈的文学,恐怕没有这样的伟大;骈俪文或不会消灭亦未可料。至于子厚的作品代表,以他被贬在柳州时的作品为最佳,亦为社会上的人士所最欢迎的。他的记序文中,如:《永州新堂记》《小石城山记》,最为出色,即昌黎亦不及他的。
韩柳二人,提倡古文,注意微细的事,以为文章最重要的法则,开悟后进的人;如韩愈的《答崔翊书》柳宗元《与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文心雕龙》以后,另开设一路径。当时的文气,都赖以转移,师法亦以此建立,因他俩俱为古文的老前辈。讲到他们的行为,性情,本领等,好似李白,杜甫的各有不同,韩愈由始至终,尽力去排除佛老,尊儒;柳宗元则嗜好浮屠的言论。韩愈数次遭贬谪,有百炼之钢的气概,百折不挠的精神,到晚年的时候,被贬河北,常且面叱王庭而湊;宗元坐贬永州,则长呼短叹,后来又被贬柳州,抑郁而死。关于他们的文学方面,韩愈如高山的雄峙,大川奔放,平原旷野,师以正和一般;宗元如奇岩的峭壁,万马奔腾,间道的斜谷,兵以奇接。
(2)韩柳的诗
自和元降后,韩昌黎,白居易出,文学的风气,又为之一变;本来他们都是杜甫的弟子,不过各得其师的妙处,后来成为二大流派。现在只以韩诗来讲,韩愈本来是一个文学家,而兼善长于诗。他的诗,往往以言他人所不能言;取普遍的态度,所以他的诗,能夺人魂魄,怵人耳目。好似巍巍然的山,不免于傲岸。但是他因抵抗前贤,所以他的诗,能够成为一派;对于文学上,都可以大书特书的。不过昌黎为人,稍偏于固执,骄傲,大有目横一世的气概!思想则醇出于儒,学问渊博宏伟,他的诗,虽然没有李白的这么好,言情没有杜甫的那样真挚,因为他不是专于诗的人,自然是没有李杜的那么好。但能纵横驰骋,奇气袭人,卓然自成一家。他集中古体诗多过律诗;他不屑当时的格律,所以特别见他的长处,如咏月,咏雪,八月十五夜,山石等,都是很好的作品。《山石》道:“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可见他体格,和特别的与人大不相同,但字拗,而语句则奇峙,往往意象晦涩,以诗的正格,或者有人嫌邻于魔道一说。
柳宗元亦一古文家,且兼善长于诗,文名和韩愈差不多,出处和禹锡相同,而诗则造诣峭劲,于韩白家外,独立一帜;和王摩诘、韦应[33]差不上下,稍有陶渊明的风气。东坡说:子厚的发秾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在陶公下,韦苏州上,退即豪放奇俭,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
(3)结论
唐自韩柳出,文风虽然一变,不过没有很久就衰落,骈俪依然弥漫上下,故先后矫抗如樊宗师则流于涩晦;站在高处地位的如杜牧之、陆贽立[34]都是不古不今的。至宋时古文才开始盛行,韩柳前导的功自然不小,所以史赞韩愈道:“愈以《六经》的文,为诸儒提倡,障隄末流,反刘以仆[35],刬假以真,杰出于世,刊落陈言,横鹜别驱,汪洋澎湃中。”赞柳宗元道:“子厚少聪警,尤精西汉诗骚,下笔创思,和古为侔,本裁密致,灿烂如珠贝般。”可谓评得最适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