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
- 肖红松 唐仕春主编
- 7字
- 2025-04-25 18:06:49
京津冀区域社会
京津冀区域:近代社会文化生态考察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京津冀一体化”(或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最近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并已开始快速推进实施。这对于京津冀地区发展将是一个时代转折点,必将对这一地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多方面影响,如今这一影响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但对于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施、效果如何、未来前景等,无论是负责规划的专家官员,还是生活其中的民众,都很关心,有不少议论,也不乏各种疑虑和争议。而且三地官民从各自角度权衡利弊得失,各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需要各方面人员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加强研究,以尽可能做出趋近理性、科学、全面、稳妥的判断和规划,使得这一区域性改革趋利避害,造福于国家和人民。京津冀现状,是由历史演变积淀而来,因此,摸清京津冀区域关系的历史脉络,考察各方面的历史积淀,揭示历史演变与当今现状的联系及其影响,是现实向历史学者提出的一个紧迫课题。
“京津冀一体化”不只是简单的行政区联合,而且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要分析各地社会文化等软件的差异与共性,考虑其契合度、匹配度,包括社会风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风民俗、社会流动等,这些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土壤,是软性环境,也可以概括为“社会文化生态”。因此,立足今天,回溯考察京津冀区域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历史,有助于认识与思考“京津冀一体化”实施的内在软潜力及效应。本文仅先作一宏观综合性梳理,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京津冀区域与以往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不同,这是一个跨省市、以首都为中心的区域,这在全国是独特的。以往与京津冀有关的区域史研究,有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史,也有河北省史志(新中国成立前天津也属河北省),但还未见将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的研究成果。京津冀一体化的现时决策,提出了这样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新视角,促使我们从这样一个新的区域视角,来回望考察这一区域的历史变迁。这对于我们历史学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是亟待我们去研究、开掘的新研究领域。本文只是作为一个开头的引子,提出这一新课题,并从社会文化生态这一视角略作考察,以求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有志研究者对这一课题进一步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