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传授诀窍(求收藏 追读)

修理厂。

刘军提着一袋黄豆,擦了擦汗。

“表哥,我不明白,这摩托车的油箱凹进去,你让我买黄豆有什么用?难道油箱不吃油,而是吃黄豆?”刘军满脸都是疑惑。

其他人也都走过来,眼中都是不解。

“今天我这个做师傅的,给你们上一课。”陈凯淡笑着。

眼前的一辆摩托车,油箱凹进去。摩托车油箱是一体成型,顶上只有进油的一个小口,想要拿锤子从里面把凹陷进去的部位敲出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个难题,其实是有一个小窍门的。

陈凯拿过一个塑料桶,将油箱里的油放干,拿起工具,把油箱从车架上面卸下来。

有了机器,陈凯专门打造了一批修理工具,千斤顶、扳手、钳子等等,应有尽有,足足打造了十五套,可以让每人一套。

随后,陈凯将黄豆朝进油口倾倒,直到黄豆把整个油箱塞满。最后则是往油箱里灌水,满了溢出后盖上油箱盖。

“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么?”陈凯问道:“谁能回答正确,奖励一块钱。”

一众学徒眼睛顿时一亮,一块钱可以买一斤多的肉了。

一个个露出思考之色。

陈凯也不着急,他不但需要自己的徒弟会修理车,还需要他们会思考。

不会思考,只会按部就班的,终究只是一个合格的修理工。

陈凯是将这些学徒,当作自己以后的班底来培养的,是要作为他的帮手。

他要实现自己的造车梦,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因为汽车工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它需要投入重金,需要各种零部件组装到一起,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汽车制造厂,太复杂了,陈凯一个人根本没办法。

如果是小富即安,那么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可陈凯有一个造车梦!

“黄豆灌进去,又灌水,密闭,这是要生产豆油!”刘军想了想,说道。

陈凯翻了个白眼,生产豆油是什么鬼,这是什么神奇的脑回路,竟然可以这么想。

“我知道,师傅这是在变魔法,用变魔法的方式,将凹进去这块变好。”梁兴说道。

梁兴,比陈凯还小一岁,初中毕业,找不到工作。他的父亲和陈凯的父亲是二十年的工友,交情很好,知道陈凯的事,便恳求着让梁兴来当学徒。

虽然个体户,不怎么被看得起,可是不管怎么说也好过无业游民。

一个男人,要是没有工作,连女人都会看不起,想要娶媳妇根本就不可能。

陈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修车还能是变魔法?

这孩子,是没救了!

其他人先后回答,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让陈凯满意。

“晒干的黄豆,加入水,黄豆会膨胀。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让这凹进去的恢复原样。”陈凯解释了一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众人一听,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黄豆膨胀,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

陈凯继续修车着,他的时间很宝贵,得抓紧时间修车,早一点修好车,早一点拿到另一半的钱。

下午的时候,那摩托车的油箱,已经神奇般的恢复原样。

在一众学徒大呼小叫下,陈凯将黄豆和水倒出来,油箱清洗干净,晒干。

至于原本将近满箱的油,陈凯只加入一些,差不多够开十公里,剩下的油就是属于他的了。

这段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可是着实省下了不少好东西。

仅仅是汽油,就有上百升了。

这辆摩托车修好,陈凯让人移到另一边。

没修的在一边,修好的放在一边,每天有单位的人过来,直接去修好的那边看,交钱后就可以取走车。

......

忙碌的七月,渐渐地到尾声。

唯一不变的就是天气依旧酷暑难耐。

下雨总是会让人又喜又悲,闷热得很,而下雨又会比较凉爽。

陈凯也轻松了许多,终于可以松了口气。

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工商局。

申请营业执照办公室,林援朝等人在悠闲地聊天,显得比较惬意,一台电风扇正在‘嗡嗡嗡’响着。

陈凯没有直接进门,敲了一下门。

“咚咚咚~~”

“哎哟,稀客啊,陈凯同志来了,快进来!”林援朝看到敲门的是陈凯,脸上露出笑容,显得热情。

现在陈凯,可是整个羊城,甚至是整个粤省的名人。

《羊城晚报》头版新闻,到现在影响依旧存在,讨论依旧没有停。

林援朝对陈凯,那是既不理解,又很佩服。

至少对陈凯的修车技术和赚钱能力,深深地感到佩服。

这个时代极为稀有的万元户,陈凯绝对算一个。

前年的时候,黄新闻靠养猪和种田成了万元户,轰动一时,各个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成了华夏的第一个万元户。

黄新闻一年赚一万元,成为万元户,引起很大轰动。

可是与陈凯相比,那就相差不知道多少,陈凯不到一个月,都赚了不知道多少万了。

“陈凯同志,这次来是办什么事?”黄红丽好奇问道。

她也有看报纸,自然知道陈凯的事。

“我是来申请营业执照的。”陈凯说道。

“营业执照?”黄红丽愣了愣,“你不是已经申请了么,营业执照也给你了,而且还是三张。”

“我要申请其他业务方面的营业执照。”陈凯笑道。

“哦?”黄红丽不解。

“我要开两家店铺,专门卖自行车的。”陈凯解释一下。

这段时间,陈凯可不仅仅只是修车,其他事也有在做。

在他存折里面的钱超过四万块,终于说服了母亲刘红英从机械厂离开,毕竟刘红英在机械厂的工资并不高。

至于父亲陈爱华,还是固执地要留在机械厂,说是要留一条后路,其实陈凯知道,这是抹不开面子,个体户实在不怎么被人看得起。

工人的地位,在这个时候远超个体户。

虽然穷,但是穷的有尊严。

不像以后的打工人,依旧是穷,但是连尊严都没有了,时不时的就要被PUA!

陈凯也不着急,陈爱华在机械厂,也没事,一些材料,可是还得靠他们机械厂。

至于刘红英这里,陈凯安排的就是卖自行车。

他要生产自行车,总得有人帮忙卖。

至于修理厂,短时间可以,但是长时间却是不行,会影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