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贝林

清晨的阳光透过智能调光玻璃缓缓渗入房间,将公寓染成温暖的颜色。贝林在柔软的床垫上翻了个身,公寓的窗帘正随着日出时间无声地滑开。

床头柜上的全息投影仪亮起,早间新闻的主播正用平稳的语调播报着:“昨日发生在琥珀时光咖啡馆的爆炸事故,目前已确认造成12人死亡...“

贝林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作为城市能源局的二级工程师,这个爆炸新闻让他本能地皱了皱眉。他赤脚踩在地板上走向厨房,公寓的咖啡机已经根据他的生物钟准时开始运作,飘出咖啡豆的香气。

从46楼的落地窗望出去,整座城市正在晨光中苏醒。贝林的公寓虽然不算奢华,但在市中心能拥有这样一套配备基础自动系统的住宅,已经证明了他的工程师身份带来的优渥待遇。墙上挂着的能源局工作证在晨光中微微反光,照片里的他比现在要年轻几岁,眼神里还带着刚毕业时的锐气。

“日本人的咖啡厅炸了?“贝林嘴里含着电动牙刷,含糊不清地嘟囔着。薄荷味的泡沫顺着嘴角滑落,他随手抹了一把,眼睛仍盯着浴室镜面上投影的新闻画面。

爆炸现场的残骸在晨间新闻的柔光滤镜下显得格外刺眼。他记得那家咖啡馆——森田老板总是把抹布整齐地叠放在吧台左侧,冰咖啡杯会预先冰镇到恰到好处的温度。

自动煎锅发出“滴“的一声轻响,培根的焦香混着咖啡味飘进浴室。贝林潦草地冲掉脸上的剃须膏,毛巾随意地搭在脖子上就走向厨房。新闻主播正在用平淡语气说着“原因仍在调查中“,背景音里隐约能听到警笛声和围观群众的嘈杂。

贝林吃着早餐,叉子与瓷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周一早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在餐桌上,将咖啡杯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瞥了眼墙上的全息时钟——7:15,还有充足的时间。

收拾餐具时,他的手指在洗碗机的控制面板上停顿了一下。新闻画面又闪回脑海,那些扭曲的金属框架和森田老板精心保养的咖啡机残骸重叠在一起。

站在玄关穿鞋时,贝林习惯性地望向窗外。晨雾中的城市像一块巨大的电路板,闪烁着无数灯光。他的悬浮车就停在楼下的专用车位,银灰色的流线型车身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要是能直接从这儿开出去...“这个念头第无数次冒出来。他想象着落地窗自动滑开,悬浮车引擎无声启动,直接冲入晨光中的城市天际线。但现实是,他必须乘坐电梯下到一楼,穿过大理石铺就的大堂,像所有普通市民一样。

说是悬浮车,其实只是在城市规划好的专用磁悬浮轨道上滑行罢了。黑色的导引轨道像血管一样遍布整个城市,车辆必须严格遵循既定路线。贝林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方向盘,看着前方排成长龙的车流。这些被冠以“未来科技“之名的交通工具,本质上不过是悬浮行驶的有轨电车。

视线扫过远处几栋镶嵌着蓝色菱形认证标志的摩天楼,那是少数获得三级安全许可的特权建筑。贝林工作的能源局大楼顶层就设有这样的起降平台,每天清晨都能看到董事们的定制飞行器优雅地划破晨雾——那种流线型的机身和静音推进系统,与平民用的悬浮车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产物。

当然,如果他真的铁了心要从46层高的公寓一跃而下,技术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黑进建筑内安全系统获取一点小小的许可,再弄到一台那样的飞行器解除掉管制协议——但这意味着要面对天文数字的罚款,甚至可能丢掉能源局的工程师执照。更别提惊动了城市里的执法队...

不,大约不会那么严重吧。

作为能源局的系统工程师,贝林比谁都清楚这座智能城市的运行漏洞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公寓动了些手脚。水电煤气的智能计量系统被他植入了一段精巧的代码,就像在公司的咖啡机里偷偷调整了自己喜欢的萃取参数一样不露痕迹。

每当月底结算时,系统只会记录下符合标准的使用量,而实际上他的公寓永远保持着最舒适的温湿度,智能家电24小时待命也从不担心能耗问题。

水费账单上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却从不会真正从他的账户扣款。这些小小的“技术调整“,就像在早餐的咖啡里偷偷多加一份糖浆,没人会发现,却能让他过得舒心不少。

贝林的悬浮车平稳地滑入能源局大楼的地下停车场,全程只用了18分钟——这在这座城市是再普通不过的通勤时间。轨道系统的AI调度员总是能精准计算出每辆车的最佳路线,让所有交通工具像钟表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转。

他刷过员工卡,电梯门无声滑开。几个熟悉的同事已经在茶水间闲聊。“早啊,贝林。“系统维护组的同事向他挥了挥手,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抹茶拿铁。贝林点头回应,目光却不自觉被休息区的大屏幕吸引。

那块曲面显示屏上,爆炸现场的3D重建画面正在循环播放。高清影像能清晰看到咖啡馆招牌的残骸,森田老板精心打理的绿植散落一地。新闻标题在画面底部滚动:“新城区爆炸事故调查中——今年第3起重大安全事故“。

这座城市确实已经很久没听说过抢劫或盗窃了。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和生物识别系统,让传统犯罪几乎绝迹。每个街角都有自动报警装置,连便利店收银台都配备了即时检测。但奇怪的是,从工业事故到交通意外,各类非人为的安全事件却频频登上新闻头条。

贝林接过咖啡机递来的美式咖啡,金属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沾湿了他的指尖。他想起上个月三区变电站的短路事故。这些事件都被归类为“系统偶发异常“,就像今天这家咖啡馆的爆炸一样。

贝林的手指悬停在键盘上方,咖啡的热气在显示屏前氤氲出一片模糊。他突然意识到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既然像他这样的普通工程师都能轻松黑进市政系统,那些手握更多资源、更高权限的人呢?

这个念头像一滴墨汁落入清水般在他脑海中扩散开来。能源局的高层们每天经手的可是整座城市的命脉系统,那些加密级别更高的核心程序...如果他们想做什么手脚...

“喂,贝林!“同事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三区的能源波动报告你处理完了吗?“

“啊,马上。“贝林猛地回过神来,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出一串急促的节奏。他摇摇头,把那些危险的猜想甩出脑海。这种事情想得太多对谁都没好处,毕竟他还要靠这份工作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