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唐前的诗和赋。以唐代以前为时间断限,是文史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中常见的做法,或称“唐前”,或称“先唐”。如在文学领域,迄今所见的专著就有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1]、王德华《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郭建勋《先唐辞赋研究》、任慧《先唐时期文学史书写研究》、王允亮《俯仰在兹——先唐地理观念与文学论稿》,等等。这可能与文献处理有关,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使之与《全唐文》相接,他将隋文一并收入;近人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做法亦与之相同。民国学者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也概论“自秦汉迄隋”,他在文中说明理由,乃是“足考古代文集卷目者,实以《隋经籍志》为大宗”[2];但刘氏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却又专以六朝文学为对象,并不涉及隋,他注意到隋及初唐风格不异,可合为一期,且此书影响深远,如王瑶、曹道衡等都有以“中古文学史”为题的专著。刘氏论文学的两说并取,倒是呼应了他提倡处理文学史分期“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的观点[3]。这里实际上涉及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隋代的文风。众所周知,齐、梁、陈、隋迄初唐,都在重视辞藻的风气之列,确然难以从文学上予以鲜明的区隔,故论家处理隋代,往往各取所需,皆有充足之理由。本书所取“唐前”断限,则不仅立足于这两点,还带有文体学上的考量:因为从诗赋两种文体的发展和互动来看,梁陈迄隋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迄初唐虽承续齐梁骈俪之风,却逐渐兴起了近体诗和律赋,其间展演的正是“赋亡”而“诗兴”、古赋“绝”而律赋起的标志性进程。这是我们需要提前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