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平襟亚,名衡,字襟亚,1894年9月生,江苏常熟人,有笔名襟亚阁主、网蛛生、秋翁等。平襟亚具有多重身份——出版商、律师、评弹作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小说家。平襟亚属于大器晚成型学人,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以武侠、言情等通俗短篇小说的撰写初登文坛,但直至1927年1月,以笔名网蛛生写作、由新村书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人海潮》的洛阳纸贵,才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由此跻身通俗文学名家之林。1928年,平襟亚又以笔名网蛛生写作了《人海潮》续篇——长篇小说《人心大变》。1932年,平襟亚再次以笔名网蛛生写作了长篇小说《人海新潮》,又名《明珠浴血记》。《人海新潮》只是借用《人海潮》的书名便于推广售卖,内容与《人海潮》《人心大变》毫无关系。

上述三部以“人”命名的长篇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为典型的通俗章回体小说,为了保证市场和销量,情节上不免有惊悚、低俗甚至情色的露骨描写。尤其是《人海潮》《人心大变》,其主要的故事背景为上海妓界,“叙述多近十年来海上事,凡艺林花丛以及社会种种秘幕”[1],因此,内容上难以免俗。但在通俗化、商业化的同时,平襟亚还以自叙传似的纪实方式,以真挚深厚的情感,以严肃深刻与幽默反讽相结合的笔调,描绘了黑暗悲惨的社会世相,揭示了丑恶的人性,暴露了病态的国民精神。在此基础上,他试图绘制一幅东方与西方、乡土与都市碰撞交融下的畸形现代社会图景,试图书写一部中国现代社会的精神史,这源自现代学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平襟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他的“人”系列长篇小说中的《人心大变》《人海新潮》,在以往罕有提及,不似鸳鸯蝴蝶派的包天笑、秦瘦鸥、周瘦鹃、张恨水、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等人的创作,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平襟亚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并没有得到学界重视,使他成为文学史上的被遗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