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说 礼乐的和声
◆◆◆◆
《国风》中也有热闹的造酒和饮酒场面。《七月》中描写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雅”和“颂”里面的诗,比“风”中的更加热闹。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正式的礼仪中奏唱的。比如,《周礼·燕礼》中就有记载,在宴饮的不同阶段,要先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间歌《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这些都是“雅”的内容。最后也会唱《国风》中的诗,称为乡乐,如《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中的《鹊巢》《采蘩》《采》。
燕礼极其复杂,可以说超过现在绝大多数场合的宴饮。一次燕礼,就是一次对传统等级制度的强化。有意思的是,宴饮的主要内容,诗、酒、笙、歌,都是轻松的甚至是反秩序的,这就使严肃中有了活泼,秩序中有了弹性,好比汽车的钢毂有了轮胎,使车轮和地面之间有了宝贵的缓冲。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鹿鸣》全诗如下: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前四句太美了,数百年后的曹操直接在自己的酒诗中引用。屠呦呦先生的父亲在给她起这个名字的时候,肯定没想到女儿得诺贝尔医学奖与第二自然段的蒿有关。这是多么美妙的巧合!
酒是燕礼最主要的内容,主人敬客人酒称为“献”,客人回敬主人酒称为“酬”“酢”,君王、主人、客人在不同环节用的酒器,酒器摆放的位置,祝酒辞和答酒辞都有规定。喝到最后,国君依礼要说:“无不醉!”众人要回答:“诺!敢不醉?”不敢不醉!醉成了礼的一部分,这是多么精巧的相反相成。
《鱼丽》也是燕礼必唱之诗,写到了六种鱼,反复吟诵“君子有酒,旨且多”,“君子有酒,旨且有”,赞美酒食的丰盛和美味。《南有嘉鱼》的内容与《鱼丽》类似,名字也很美,可以做鱼店的名称了。
《伐木》则是宴饮交友之诗。最后一段“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意思是说,有酒就过滤来给我喝,没酒就去买来给我喝。喝酒的人都知道,客人喝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主动要酒喝。这首诗就描写了这种状态。
“不醉无归”,是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其出处是《小雅·湛露》。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xī)。
厌(yān)厌夜饮,不醉无归。
意思是说:夜已经深了,露水很重啊。大家踏踏实实地喝酒吧,没喝醉就别回去啦。这也是天子宴请诸侯时,主人劝客人饮酒的诗。
酒醉了难免会行为失检,而这又是礼所不能允许的,所以,燕礼中有监酒官。《小雅》里面有一首叫《宾之初筵》的诗,描写了一些贵族酒后的不当行为。讲到“宾既醉止,载号(háo)载呶(náo)”,“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不然,“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雅》《颂》中的酒诗,是朴素的、真诚的、直击人心的,洋溢着先民充满朝气的悲欢;同时又被纳入严密的治理体系中去,成为礼乐治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种奇妙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