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拜登政府对台政策

袁征[1]

摘要: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以台制华”的趋向更加明显,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拜登政府继续以“切香肠”的手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层面加大美台勾连的力度,逐步掏空美方的一个中国政策,使美台关系越来越带有官方色彩。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美方不会公开抛弃一个中国政策,也不会轻易放弃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不断推进美台关系的发展,通过不同方式来提升台湾的防卫能力,并拉拢盟友提升威慑作用,阻挠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面对台海极其复杂的局势,我们应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战略博弈;拜登政府;美国对台政策

拜登政府执政后,就对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估。随着2022年10月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布,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脉络更趋清晰。作为对华政策的重要一环,拜登政府对台政策的趋向已然显现,其背后的逻辑也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

一 拜登政府对台政策的变与不变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以台制华”的趋向更加明显,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拜登政府总体上延续了前任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即美国政府继续以“切香肠”的手法,逐步掏空美方所谓的一个中国政策,使美台关系越来越带有官方色彩。

时至今日,美国尚难以公开放弃一个中国的政策框架。2021年5月3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谈时表示,中美在多个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一直支持一个中国政策。6月11日,布林肯致电杨洁篪表示,美方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一政策立场没有变化。[2]202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明确表示,拜登政府不支持台湾“独立”,知道所涉及问题的敏感性。[3]美国总统拜登在同习近平主席视频会晤或电话沟通时数次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4]2022年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拜登则以“五不四无意”回应: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5]

不过,美国官方和学界反复强调,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不同。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基于“与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而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里面的条款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完全背离。即便如此,近年来美方的所作所为正在使其一个中国政策日益空心化。

美台军事合作保持了密切的势头,并日益公开化,挑衅意味浓厚。美国加强美台军事联训,不仅在美国本土培养台军作战技能,还派遣军事教官赴台训练台湾军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台通常低调处理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只做不说,甚至秘密运作。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美台军事交流日益公开化。2021年10月26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访谈时,指责中国(大陆)的威胁与日俱增,首次证实美军在台湾训练台军。[6]这和过去躲躲闪闪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台显然达成了默契。拜登政府派团赴台评估台湾的战备水平,要求台湾方面增加军费开支,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在美国推动下,蔡英文宣布,将台湾军队的义务役从四个月延展至一年,并将于2024年生效。未来美台还会加强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旨在加强美台军事体系的整合,以便战事爆发时可以很快将美台军事指挥系统整合在一起。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为落实《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中的涉台条款,深化与台湾军事交流、提升台湾防卫能力,美国有可能派遣近200名军事教官赴台训练台军。与之前的30人左右相比,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近几年美国的《国防授权法》都有推动美台勾连的条款,而2022年12月拜登签署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更是要在未来五年给予台湾总计100亿美元的军援,并主张加强美台军事联训,意在将台湾打造成带刺的“豪猪”。[7]2023年2月16日,美国五角大楼专司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蔡斯(Michael Chase)抵达台湾,就美台防务合作进行沟通。

在军事合作上,拜登政府售台武器的节奏正在加快,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特朗普执政四年,11次宣布售台武器。拜登上台两年不到,就已经9次宣布对台出售武器,9次12笔总额35.06亿美元。2022年8月,美国国防部成立一个由高阶官员组成、名为“老虎小组”(tiger team)的特别工作小组,来检视美国对外出售武器长期效率不高的现象。未来美国对台军售会常态化。除了提升售台武器的数量外,美方还要提升武器的质量,以便提升台湾“自我防卫能力”,发展台湾的“不对称战力”。除了直接对台军售外,美国还在考虑通过四种路径武装台湾:其一是直接向台湾转让相关武器技术,提升台湾拥有制造武器的能力。其二是考虑美台联合生产武器,加强对中国的威慑。其三是拜登政府鼓励盟友和合作伙伴向台湾提供安全援助,开始就向台湾提供武器和零部件的问题进行试探。其四,鉴于未来解放军封锁围困台海的可能前景,美国在台湾建立“区域紧急应变储备库”,提前在台湾储备武器弹药。

美国还强化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加大活动力度。美国频繁派侦察机对华近海抵近侦察,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美国军舰也在台海及其周边地区游弋,还时不时高调通过台湾海峡,挑衅意味十足。自拜登上台执政以来,美国海军平均每月派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一次。随着中方宣布台湾海峡不是所谓的“国际海域”,中美双方的斗争将更加激烈。美国还多次联合其区域内外的盟友在台海周边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意在提升对华军事威慑力。不仅如此,美国还有意识地将台湾纳入美国印太战略当中,以应对印太区域内美台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比如海事执法、人道救援以及灾害防救等。2021年3月,美台签订了“海巡合作备忘录”。当年8月,美台召开了“美台海巡工作小组”首次视频会议,就海上执法、打击非法渔业活动及联合海上搜救等议题交换意见。美日还强化在冲绳的军事部署,以便未来快速反应。菲律宾小马科斯上台执政后,美菲同盟关系明显提升,美国得以在菲增设4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其中3个面对台湾),这样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将增加至9个。

拜登上台执政后,美台之间的政治勾连继续加深。长期以来,美方一直有一套“内部规则”,对与台湾进行官方接触持谨慎态度,实施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台官方交往频繁,层级越来越高,打破了原先的“内部规则”。2021年4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实施“与台湾交往的新准则” “深化并扩大美台非官方关系”,放宽美台官员往来的限制。尽管这份新规则比特朗普政府“取消一切美台官员交流的限制”的立场退了一步,但还是明显松动。美国国务院鼓励工作层级的会议可以在联邦政府建筑物内举行,也可以在“驻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举行,从而解除了过去的明文限制。自此之后,美台官员会面、国会议员“访台”呈现常态化、公开化的特点。“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萧美琴被邀请参加拜登的总统就职典礼,引起了广泛关注。2021年4月13日,应拜登的要求,美国前参议员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和两位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和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窜访台湾。白宫官员声称,这是拜登政府“发出了一个美国对台湾及其民主承诺的重要信号”。[8]2021年10月12日,刚上任的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就在国务院公开会见“台独”分子萧美琴。2022年8月,时任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Nancy Pelosi)不顾中方反对,窜访台湾。2023年4月,美国第118届国会众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在加州与过境的蔡英文在里根图书馆见面,而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麦考尔(Michael McCaul)率团访台。这些行为都给台海形势和中美关系制造了麻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拜登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允许蔡英文当局提出的将“驻美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一些国会议员也在施压推动此事。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并提出严正交涉,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等认为这一问题过于敏感,很可能引发非常负面的影响。纽约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戴维·萨克斯(David Sacks)则认为“让台湾在美国的办事处改名是一个错误”:一旦改名,则可能被曲解为支持“台独”行为,美方必须考虑到中国可能的反应。在他看来,美台与其将精力用于这种象征性的动作,不如花更多时间专注于更实质的议题,富有意义地强化美台关系,例如美台贸易协定、供应链安全,或是如何强化台海威慑的问题。[9]

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一直是敏感的话题,主要体现在所谓“邦交国”和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上。自2016年当选以来,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当局已经丢掉了9个所谓“邦交国”,仅剩13个,包括7个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4个太平洋岛国以及非洲的斯威士兰、欧洲的梵蒂冈。无论是台湾,还是美国,都担心中国大陆会将台湾剩下的“邦交国”全部拿走。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就曾以多种方式对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和南太地区国家施加影响力,阻挠相关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拜登政府延续了这样的政策。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宣布同台湾“断交”,这无疑对台湾是一个打击,也让美国颇为尴尬。[10]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攻击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错的行动“不能反映尼加拉瓜人民的意愿”,呼吁“民主国家扩大与台湾的接触”。[11]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竞选时就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多次就台洪“断交”问题软硬兼施,最终也未能阻止洪都拉斯同中国建交。2023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

近年来,美国和台湾当局精心谋划和配合,推动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尤其是功能性较强,又直接涉及台湾自身利益的国际机构,比如国际刑警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及核不扩散机制的相关安全组织等。2021年10月21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宣称中国“滥用”联大2758号决议将台湾排除在联合国活动之外,鼓吹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同年10月26日,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不负责任地声称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台湾已经成为一个民主成功的故事”,美国鼓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支持台湾积极、有意义地参与整个联合国系统和加入国际社会”。[12]作为对台湾民主发展的鼓励,拜登政府邀请台湾参加了两届“全球民主峰会”。2023年4月10日,“美国在台协会”和“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召集美国国务院、台湾的外事负责部门和其他机构的代表在华盛顿就扩大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和其他国际论坛进行磋商。这次讨论的重点是支持台湾参与即将于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WHA)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活动,以及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以外的国际、区域和多边组织。[13]这是拜登政府帮助台湾当局扩大“国际空间”的最新举动。

拜登政府继续推进美台经济伙伴关系,并朝着构建美台自贸区的方向发展。当前台湾是美国第九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台湾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6月30日,美台举行了自2016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会谈,就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进行谈判。同年12月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与台湾当局举行视频会谈,宣布共同建立台美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架构(TTIC),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扩展及产业合作,达成关键供应链多元化目标。[14]2022年8月17日,尽管美国未将台湾纳入“印太经济框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正式启动与台湾地区的“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半导体芯片产业在美国对华科技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的台湾也就备受美国重视。美国拉拢台湾地区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Chip4),推动台积电赴美投资建厂,企图将中国大陆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而美国又能进一步掌控和主导全球的半导体产业。

除了推进美台双边关系之外,拜登政府还将台湾问题渲染成“民主与专制的对垒”,通过不同方式挑唆和鼓动其盟友和伙伴发展对台关系,编制谎言,形成“多米诺效应”。相较于莽撞的特朗普,拜登团队更为理性,老谋深算,因此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也更有章法,出牌套路更为娴熟。拜登政府竭力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寻求与盟国合作,拉拢盟友对抗中国,构建对华统一战线,加大对华威慑的力度。这是大搞“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难以企及的。拜登政府已协调日本、韩国、G7、北约对台海和平稳定表达战略关切,展现集体介入的姿态。无论是美、英、澳三边同盟,抑或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合作对话机制,还是“五眼联盟”,都相互协调立场,插手台湾问题。美国还联合盟友在中国周边举行了多场军事演习。此外,拜登政府注重鼓动第三方发展与台湾的关系。在立陶宛提升对台关系的背后,就是美国的支持。美日合作协防台湾也值得高度关注。2021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2021年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写明“台湾局势的稳定对日本的安全与国际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日本必须“更有危机意识”来关注台湾局势。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已制定了新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草案,声称若台海发生紧急情况,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在日本西南岛链处建立临时性军事基地,并部署军队。之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2023年2月23日,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采访时扬言,台湾的命运不仅仅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而是关乎整个世界的问题。[15]公然践踏一个中国原则,炒作台海局势。正是拜登政府的一番操作,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趋势凸显。

二 “战略模糊”抑或“战略清晰”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战略模糊抑或转成战略清晰,这是近两年美国战略界一直争议的问题。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一直在台海问题上保持“战略模糊”政策,即在台海发生战事时美国是否军事介入,尤其是在协防台湾的问题上保持模棱两可的模糊立场。美方的算计就是一旦中国不能确定美国是否会协防台湾,那么对中国武力收复台湾就形成一种心理威慑。

近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正朝着清晰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战略界主张采取战略清晰政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和戴维·萨克斯认为美国应当放弃“战略模糊”政策,而采用“战略清晰”政策,而这从长远来看将加强中美关系,通过提升威慑减少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的机会。[16]在肯定拜登政府重点加强与台湾关系的同时,他们认为现政府的预算优先事项和全球军力态势并没有反映出台海局势的紧迫感。而拜登政府接受了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政策,却没有明确表示如果中国在台湾问题使用武力,美国将出面保护台湾。这种“战略模糊”政策所带来的危险与日俱增。[17]不过,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资深教授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则认为放弃“战略模糊”“肯定意味着与中国任何实质性工作关系的终结”。不仅如此,还会鼓励台湾的“独立”倾向。在美方一些人士看来,“战略模糊”是一种双重遏制,既能防止中国使用武力,又能阻止台湾走向正式独立,而这是“北京的一条大红线”。[18]共和党参议员托姆·提利斯(Thom Tillis)和民主党众议员阿米·贝拉(Ami Bera)都主张美国应当结束“战略模糊”政策,转而实行对华战略威慑政策。[19]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Adam Schiff)则主张更明确表示美国保卫台湾的义务,并和盟友合作建立更强的国际威慑。但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则认为“战略模糊”政策基于“与台湾关系法”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到目前为止都是成功的。他表示,未来是否会做出改变需经过深思熟虑,“但目前我们的政策还是维持现有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将继续如此”。[20]

拜登政府明确反对结束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2021年5月4日,坎贝尔在出席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全球座谈会时称,美国不会公开做出“协防台湾”的表态,因为这种做法存在“重大缺陷”。他表示,“战略透明”政策存在很多弊端,远非最佳选择。[21]被拜登提名为下一任驻华大使的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当保持对台湾的“战略模糊”政策。在他看来,美国主要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军售,“我们的责任是让台湾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2]2022年5月,拜登在东京出席“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时,被媒体追问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是否已“死亡”,拜登则强调这项政策完全没变,但并未回答会否派兵保卫台湾的问题。

可以确定,只要中美没有彻底摊牌,美国就不会在台湾问题上放弃“战略模糊”政策。如果美国实行战略清晰政策,公开承诺保卫台湾,那么就会缩小美国的战略抉择空间,等于自缚手脚,要随时准备同中国正面对抗。如果美国不能兑现自己对台湾的安全承诺,那么就会损害美国的信誉,导致盟友圈的不信任。不仅如此,美国放弃“战略模糊”政策,转而协防台湾,将刺激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更激进的行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样无助于台海地区的稳定,加快中美对抗的到来。如果公开承诺协防台湾,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台独”势力开了一张空白支票,助推“台独”分子铤而走险,从而引发中国的坚决反击。这同样不是美国愿意见到的。在美国的操控下,维持台湾地区“不统”“不独”“不武”的状态将实现美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尽管近期拜登政府时不时表达出防卫台湾的意向,但主要目的是要对中方发出威慑信号。拜登团队数次表示,美国对台湾的承诺是“坚如磐石”(rock solid)。拜登至少四次在接受美国多家媒体采访时妄称,美国将“保卫台湾”。2021年10月21日,拜登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访谈时表示,如果中国(大陆)“攻击台湾”,美国有承诺要协防台湾。[23]2022年5月,在日本东京回复记者有关“如果中国(大陆)攻击台湾,美国是否会防卫台湾”的问题时,拜登回答说“会”。[24]每次拜登这样表态后,美方都会表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希望美方能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明确一个大国的职责所在。对于是否会派遣美国军队应对台湾问题,拜登政府则三缄其口,保持沉默。拜登数次脱口表示美国协防台湾的发言,或是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出于国内政治的考量迎合美国国内的观众,或要对外传递一种信息。多重考量并不相悖,兼而有之。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不容侵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更不容挑衅,这两个方面,中国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三 拜登政府提升美台关系的内在逻辑

维护世界霸权一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中美战略竞争不可避免。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激进行为。甚至学界有人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称为“特朗普2.0版”。拜登政府企图制衡中国、维护霸权的出发点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在策略和手法上会有一些变化。

在战略定位上,拜登团队同样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而台湾是牵制中国的一张牌。拜登明确表示,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25]布林肯把应对中国挑战列为美国外交的八大优先事项,认为中国是“美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26]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把中国扩大影响力的努力视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27]拜登政府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指出,北京是美国“后果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报告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者,也逐渐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力量来日益推进这一目标”。还称“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十年”,美国要胜过(outcompete)中国、遏制俄罗斯。[28]尽管俄乌冲突持续,美国新国防战略仍“优先考虑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挑战”,将中国当作“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和不断逼近的挑战”。[29]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从中东和阿富汗撤军,将更多军事力量部署在印太地区,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面对“台独”势力的嚣张和美国“以台制华”的挑衅,中方采取举措坚决压制“台独”气焰,维护国家主权。五角大楼将中国视作“正在逼近的威胁”,“中国是唯一能够在经济、技术、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构成系统性挑战的国家”;处理对华挑战是重中之重,美国军方要对华采取“综合威慑”的政策。[30]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Lloyd J.Austin)多次谈及所谓“正在逼近的中国挑战”,将中国视作美国的“首要威胁”。2021年12月21日,他在“里根论坛”上表示,“中国是美国和所有民主政体的挑战,美国及盟友将挺身面对挑战”。[31]

美国感知到台海局势的紧张,因而“中国何时武力收复台湾”成为美国战略界谈论的热门话题。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明确表示,要对中国形成威慑并防止其收复台湾,“至关重要的”是“美国海军与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许多受到威胁的印太地区国家建立伙伴关系”,还有就是“为台湾提供必要的武器和技术,使台湾也能够自卫”。[32]他在“阿斯彭论坛”上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以和平或军事手段收复台湾的意图,是对美国的经济安全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最严峻影响。[33]

鉴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美军官员警告未来五六年中国武力收复台湾的可能性。2021年3月,即将卸任美军印太司令的戴维森(Phil Davidson)在出席国会听证时表示,中国大陆可能在202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的时候收复台湾。[34]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A.Rubio)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以“切香肠式”手段影响台湾,让台湾人民认为完全统一趋势无法抵挡,转而考虑统一谈判。因此,台湾必须积极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采取“豪猪战略”。[35]2021年1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认为中国迅速推动军事现代化目标是在2027年时,具有在印太地区对抗美军的能力,使台湾依中国大陆的条件进行谈判。不过,随着俄乌冲突陷入胶着状态,拜登政府内部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并未达成一致。2022年10月,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中国不再接受维持台湾的现状,并开始加大压力,包括保留使用武力的可能性。[36]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吉尔迪(Mike Gilday)表示,美国必须为中国可能在2024年之前实现两岸统一,做好准备。而空军机动司令部司令迈克·米尼汉(Mike Minihan)则认为,美中将在2025年开战。不过,五角大楼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太可能在2030年攻岛。

拜登团队更加重视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理念,拼命推销“价值观外交”,刻意将世界描绘成“民主”与“专制”的对抗。从拜登到布林肯,再到沙利文,都主张将价值理念融入美国的对外政策当中。凸显价值观之争,拜登政府对内能够凝聚共识,争取国内支持,为其国内施政开道;对外将其作为增强同盟的黏合剂,拉近与盟友的关系,有助于打造一个所谓“西方民主统一战线”。拜登政府认为,台湾是“领先的民主社会”,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与安全伙伴。[37]美国支持台湾还有助于拉拢其他盟友和伙伴。

国会山的亲台反华势力推波助澜,施压拜登政府给予台湾更多的支持。民主、共和两党在涉华涉台问题上达成了罕见的一致,而共和党人表现得更积极。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台湾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和“台北法案”(TAIPEI)。自2019年以来的历年《国防授权法》都有涉台条款,主张继续售台武器,“强化美国与台湾防务伙伴关系”“强化台湾军事力量的战备”等。目前美国第117届国会两院都有大量支持台湾的议案提出,诸如“2021年加强台湾关系法案”(Taiwan Relations Reinforcement Act of 2021)、“防止台湾入侵法”(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台湾国际团结法”(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台湾威慑法”(Taiwan Deterrence Act)、“2021年台湾防御法”(Taiwan Defense Act of 2021),等等。拜登签署生效的《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包含了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的71亿美元,而涉台条文要求美国国防部就加强国民警卫队与台湾的合作提出报告、加强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协助台湾强化“不对称防卫”能力,以及邀请台湾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多国军事演习。[38]2022年6月,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联手提出“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The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宣称旨在“提升台湾的安全防卫,确保区域稳定,遏制中国大陆近来在台湾海峡不断升高的咄咄逼人行为”。其核心就是要实质性提升美台关系,大幅加强美台防务合作,增强台湾安全及防务能力,吓阻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如同这两人所声称的,该立法将是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最全面调整”。[39]由于中国的强烈反对和立法时间有限,最终该法案的部分内容列入《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而被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其中涉台条款超过50页,“增强台湾韧性法”(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和“台湾奖学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赫然在列。2022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掌控了第118届国会众议院,反华亲台动作不断,至今已提出近200项反华亲台议案,比上届同期多出3倍。2023年1月10日,众议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决议案(H.Res.11),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以应对来自所谓“中国的威胁和挑战”。2023年1月25日,37名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联署提出联合决议案(H.Con.Res.10),主张美国恢复与台湾所谓的“外交关系”,要求就美台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并支持台湾获得国际组织的会员身份。国会的反华情绪客观上牵制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

美国民众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2021年8月发布的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加大对台支持的力度。该委员会2022年8月的民调显示,一旦中国对台动武,76%的受访者支持对华进行外交和经济制裁,65%的受访者主张给予台湾更多武器和军事装备;62%的民众主张使用美国海军阻止中国对台实行封锁;40%的受访者支持出动美军协防台湾。这项民调显示,平均60%的受访者对台湾抱有好感,而对于中国大陆有好感的只有32%。[40]近年来中美关系陷入停滞甚至恶化,特朗普政府利用新冠疫情来推卸责任和转移矛盾,对中国进行污化和抹黑,使得一些美国民众对华的印象变得非常糟糕。根据盖洛普公司的民调,2018年,53%的受访民众对华有好感。201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1%,2020年下降到33%,2021年和2022年下降至20%。而2023年3月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只有15%的受访民众对华有好感。2023年4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83%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的印象,大约40%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作敌人,而不是竞争者或伙伴。[41]

台湾当局也加大了对美游说力度。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表面上看似相对平静的台海之下却是暗流汹涌。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从而使得两岸政治对话触礁。原本民进党和美国的关系相对生疏,但蔡英文当局加大了对美国的游说力度,竭力用西方所熟知的话语来争取美西方国家的支持。蔡英文当局采取倚美谋独、亲美抗陆的基本路线,竭力靠近和追随美国,亦步亦趋,配合美国对抗中国大陆,包括调整产业链、科技脱钩等。美国打着一个中国政策的幌子,寻求发展与台湾的实质关系,正好与台湾方面寻求“稳健深化台美实质伙伴关系”完全吻合起来。蔡英文当局竭力迎合拜登政府的“价值观外交”,强调台湾对于西方阵营的意义。蔡英文在颇具影响力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美西方给予台湾更多的支持:“如果台湾垮台,对地区和平、民主联盟体系将是灾难性的。”她声称:“保卫台湾的失败不仅对台湾人来说是灾难性的”,“它将推翻70年来为该地区带来和平和非凡经济发展的安全架构”。[42]2020年6月,熟谙美国政治运作的萧美琴出任所谓“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台湾当局的游说活动更加活跃。[43]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谋求“以台制华”和蔡英文当局的“倚美谋独”有了更多的利益交汇点。

在对华战略竞争的大框架下,拜登政府刻意提升美台关系,以台湾来牵制中国的崛起,但面临日益强大并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中国,美国又不得不考虑两国正面碰撞的可能性。因此,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不会抛弃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也不会轻易抛弃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而公开承诺防卫台湾;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不断推进美台关系的发展,通过不同方式来提升台湾的防卫能力,并拉拢盟友提升威慑作用,阻挠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应当说,随着中国不断崛起、军事力量不断加强,美国台海政策的摇摆性会更加明显。

四 以我为主推进国家统一大业

美国是影响我祖国统一大业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台发展所谓务实“外交”关系、美台实质性准结盟关系和美国军事人员重新进入台湾地区,不断背离当初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日益侵蚀中美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在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美国加大在台海地区的干预力度。而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推行“亲美抗陆”政策,气焰颇为嚣张。这种状况给两岸统一大业带来严峻挑战。2022年8月中国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明确指出,“外部势力干涉是推进中国统一进程的突出障碍。美国一些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竭力进行围堵打压,变本加厉推行‘以台制华’”。[44]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45]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我们要充满自信,“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46]有一点是清楚的,台湾“独立”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言,台湾和大陆相差太远,大陆有强大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从地理位置来看,台湾距离大陆很近,距离美国很远。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不自乱阵脚,台湾就不可能“独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决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47]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军事打击我们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相反,美国越来越需要思量一下“以台制华”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至少在拜登执政期间,美国尚不敢公开放弃一个中国的政策,更不会轻易支持台湾“独立”,因为那样就会导致台海局势的大幅震荡,也会给中国大陆动用《反分裂法》出兵台湾的口实,而美国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拜登政府思量再三,终究不敢公开放弃“战略模糊”的台海政策,背后的逻辑就在于此。

在关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原则与美方进行博弈和斗争,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既讲原则,又讲灵活性。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拜登政府在多个不同场合公开表示对台安全承诺依然“坚如磐石”,但拜登及其主要幕僚如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又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冷战,共存是必要的。2022年11月,在中美首脑巴厘岛会晤后,拜登公开表示,“我们将积极竞争。但我不是在寻求冲突,我是在寻求负责任地管理这场竞争”。[48]我们要以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策略,学会在博弈和斗争中维护国家权益。“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49]

继续反独促统,我们要充满自信,保持战略耐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主张。他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50];“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51]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拜登总统视频会晤时表示,“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52]《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明确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53]

抓住战略机遇期,大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理顺各种关系,不断解决各种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全方位不断提升软硬实力。这是遏制“台独”势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威慑美日介入的利器,自然也是国家实现完全统一的最终保障。

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应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出台一系列惠及台湾民众的政策,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早已到期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则应放远眼光,着眼于更远的未来,着眼于争取人心,自信大度地继续推进。实现互利互惠,吸收更多台湾民众来大陆工作学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让两岸民众都参加进来,凝聚智慧,发挥创意,聚同化异,尽可能找出最佳的统一和治理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54]两岸协商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灵活多样。通过对话沟通和民主协商,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55]

秉承底线思维,尽早做好军事斗争的充分准备,反独促统,伺机而动。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不仅仅是遏制“台独”和威慑外来干预的最佳方式,还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障。未来不能排除会出现有利于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窗口期:一个是台湾岛内出现重大变局;另一个是美国出现乱局,或自顾不暇,或有求于我,从而使国际力量出现重大变化。一旦出现窗口期,而我们能够迅速抓住战机,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袁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 《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新华网,2021年6月11日,www.xinhuanet.com/2021-06/11/c_1127556040.htm。

[3] Ken Moriyasu,“US does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Kurt Campbell”,Nikkei Asia,July 7,2021,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Biden-s-Asia-policy/US-does-not-support-Taiwan-independence-Kurt-Campbell.

[4]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5]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5日第1版。

[6] Will Ripley,Eric Cheung and Ben Westcott,“Taiwan's President says the threat from China is increasing‘every day’and confirms presence of US military trainers on the island,”CNN,October 28,2021,https://edition.cnn.com/2021/10/27/asia/tsai-ingwen-taiwan-china-interview-intl-hnk/index.html.

[7] 《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中的涉台条款超过50页,纳入了《台湾政策法》的部分内容,《增强台湾韧性法》(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和《台湾奖学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赫然在列。参见“H.R.7776-James M.Inhof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3”,117th Congress(2021-2022),https://www.congress.gov/117/bills/hr7776/BILLS-117hr7776enr.pdf。

[8] Kylie Atwood and Jennifer Hansler,“Biden dispatches unofficial delegation to Taiwan”,CNN,April 13,2021,https://www.cnn.com/2021/04/13/politics/us-unofficial-delegation-taiwan/index.html.

[9] David Sacks,“Why Letting Taiwan Change the Name of Its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Mistake”,Blog Post,September 13,2021,https://www.cfr.org/blog/why-letting-taiwan-change-name-its-office-united-states-mistake.

[10] Yew Lun Tian and Ben Blanchard,“China,Nicaragua re-establish ties in blow to U.S.,Taiwan”,Reuters,December 10,2021.

[11] Ned Price,Department Spokeperson,“Nicaragua's Breaking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aiwan”,December 9,2021,https://www.state.gov/nicaraguas-breaking-of-diplomatic-relations-with-taiwan/.

[12] Antony J.Blinken,“Supporting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UN System”,Press Statement,October 26.2021,https://www.state.gov/supporting-taiwans-participation-in-the-un-system/.

[13]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the State Department,“U.S.-Taiwan Working Group Meeting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Press Releases,April 11,2023,https://www.state.gov/u-s-taiwan-working-group-meeting-on-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2/.

[14] “U.S.,Taiwan discuss chips,to cooperate under new framework”,Reuters,December 7,2021.

[15] Antony J.Blinken,Secretary Antony J.Blinken Virtual Conversation on“Russia's War on Ukraine:One Year Later”With Jeffrey Goldberg of The Atlantic,Washington,D.C.February 23,2023,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virtual-conversation-on-russias-war-on-ukraine-one-year-later-with-jeffrey-goldberg-of-the-atlantic/.

[16] Richard Haass and David Sacks,“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Foreign Affairs,September 2,2020,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american-support-taiwan-must-be-unambiguous.

[17] Richard Haass and David Sacks,“The Growing Danger of U.S.Ambiguity on Taiwan”,Foreign Affairs,December 13,2021,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1-12-13/growing-danger-us-ambiguity-taiwan.

[18] John Ruwitch,“A stronger China tests America's‘strategic ambiguity’on Taiwan”,November 30,2021,https://www.npr.org/2021/11/30/1060185873/the-u-s-may-start-to-clarify-its-taiwan-policy.October 09,2020.

[19] Quint Forgey and Alexander Ward,“Lawmakers:End‘strategic ambiguity’toward Taiwan”,Politico,July 10,2021,https://www.politico.com/newsletters/national-security-daily/2021/10/07/lawmakers-end-strategic-ambiguity-toward-taiwan-494626.

[20] 卢伯华:“美最高将领米利:陆短期内不会对台动武 美绝对有能力保台”,中时新闻网,2021年11月4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1104004538-260409?chdtv。

[21] David Brunnstrom and Michael Martina,“Strategic clarity on Taiwan policy carries‘significant downsides’-U.S.”,Reuters,May 5,2021.

[22] Alexander Ward and Quint Forgey,“Burns:Keep strategic ambiguity toward Taiwan”,Politico,October 20,2021,https://www.politico.com/newsletters/national-security-daily/2021/10/20/burns-keep-strategic-ambiguity-toward-taiwan-494785.

[23] Myah Ward,“Biden says U.S.has‘commitment’to defend Taiwan from Chinese attack”,Politico,October 21,2021,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10/21/joe-biden-taiwan-chinese-attack-defend-516699.

[24] Kevin Liptak,Donald Judd and Nectar Gan,“Biden says US would respond‘militarily’if China attacked Taiwan,but White House insists there's no policy change”,CNN,May 23,2022,https://edition.cnn.com/2022/05/23/politics/biden-taiwan-china-japan-intl-hnk/index.html.

[25]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U.S.Department of State Headquarters,Harry S.Truman Building,Washington,D.C.February 4,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04/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americas-place-in-the-world/.

[26] Antony J.Blinken,“A Foreign Polic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Ben Franklin Room,Washington,D.C.,March 3,2021,https://www.state.gov/a-foreign-policy-for-the-american-people/.

[27]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2021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April 9,2021,https://www.dni.gov/files/ODNI/documents/assessments/ATA-2021-Unclassified-Report.pdf.

[28] The White House,2022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October 12,2022,p.23.

[29] U.S.Department of Defense,2022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October,2022.

[30] Jim Garamone,“Official Talks DOD Policy Role in Chinese Pacing Threat,Integrated Deterrence”,DOD NEWS,June 2,2021,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2641068/official-talks-dod-policy-role-in-chinese-pacing-threat-integrated-deterrence/.

[31] Jim Garamone,“Austin Tells Reagan Forum How U.S.Will Take on Challenge of China”,DOD NEWS,December 4,2021,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2861926/austin-tells-reagan-forum-how-us-will-take-on-challenge-of-china/.

[32] Megan Eckstein,“Navy secretary's new strategic guidance focuses on deterring China from invading Taiwan”,Defense News,October 6,2021,https://www.defensenews.com/naval/2021/10/05/navy-secretarys-new-strategic-guidance-focuses-on-deterring-china-from-invading-taiwan/.

[33] Aspen Security Forum 2021:Intro and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4s1EYSgJa0.

[34] Lara Seligman and Paul Mcleary,“Mounting tensions between U.S.,China raise new fears of threat to Taiwan”,Politico,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10/05/tensions-us-china-taiwan-515142.

[35] 卢伯华:《美参议员:预测中国在2030年前将以切香肠式统一台湾》,中时新闻网,2021年12月12日。

[36] “Blinken says China rejects status quo of Taiwan situation”,Reuters,October 27,2022,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has-made-decision-put-more-pressure-taiwan-blinken-2022-10-26/.

[37] 杨孟立:“孙晓雅:美致力协助台湾自我防卫”,《中国时报》2021年10月30日。参见: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030000363-260118?chdtv。

[38]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2”(H.R.4350),117th Congress 1st Session,October 18,2021.

[39] “Menendez,Graham Introduce Comprehensive Legislation to Overhaul U.S.-Taiwan Policy”,Chairman's Press,June 17,2022,https://www.foreign.senate.gov/press/chair/release/menendez-graham-introduce-comprehensive_legislation-to-overhaul-us-taiwan-policy.

[40] Dina Smeltz,Craig Kafura,“Americans Favor Aiding Taiwan with Arms but Not Troops”,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August 2022.

[41] Laura Silver,Christine Huang,etc.,“Americans Are Critical of China's Global Role-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Pew Research Center,April 12,2023,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3/04/12/americans-are-critical-of-chinas-global-role-as-well-as-its-relationship-with-russia/.

[42] Tsai Ing-wen,“Taiwan and the Fight for Democracy:A Force for Good i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Order”,Foreign Affair s,November/December 2021.

[43] 2022年8月和2023年4月,中国政府两次对“台独”顽固分子萧美琴实施制裁。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2022年8月10日,参见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8489/1728489.htm。

[4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4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47]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

[48]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in a Press Conference,Bali,Indonesia”,November 14,2022,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11/14/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a-press-conference-bali-indonesia/.

[4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9页。

[50]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

[5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37页。

[52]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2022年8月10日。

[5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36页。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202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