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溡水道中

【清】 谢宾王

风前涛发带云流,桥外马嘶古木秋。

水曲尝邻如运腕,山佳偶喜是平头。

田夫望客凭坦立,野鸟狎围僦石休。

日暮陶家寻菊饮,出门不厌是清流。

溡水

诗文解析

注释:

马嘶古木:指溡源桥西有古槐,相传为赵匡胤拴马挂袍处。

狎围:戏谑撒欢。

僦(jiù):本意为租赁。这里是“借”的意思。

译文:

狂风中水面波涛汹涌,古桥边战马嘶嘶鸣叫。溡水弯曲犹如书法运腕,愚公山翠绿如头巾。农人游人悠闲站立远望,野鸟借石戏谑撒欢。傍晚去陶家赏菊饮酒,看不厌门前清清溪流。

解析:

本诗选自清康熙《临淄县志》。诗人谢宾王是临淄唯一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山东著名诗人。诗人隐居后,喜欢游山玩水,以抚慰他那颗不平静的心。本诗中描写故乡溡水的风光,就抒写得生动传神。诗中设喻自然贴切,“水曲”犹如书法“运腕”,“山佳”活像“平头”小巾那样黯绿、微斜。写人状物传神:“田夫望客”是悠闲地“凭坦”而立;“野鸟”休憩时仍“僦石”戏谑;农家赏菊饮酒就在家门口清澈的溡水岸边。这真是一幅农家乐画图!

知识链接

溡水与溡源桥

溡水又称乌河,源于临淄区辛店街道大武村,全长60千米,流经稷下、凤凰、朱台等3个镇(街道),后由六天务村进入桓台县。乌河临淄段,特产丰富。早年用河水酿出的乌河大曲,系山东名优产品。

矮槐树村东的乌河上,有古桥“溡源桥”,石质垒砌,三孔拱式,桥面由石板铺成,桥长约三十多米。原石刻、石狮和石碑现已均毁。

据已毁石碑记载,溡源桥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民国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重修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