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大捷后,刘备阵营士气大振,全军上下对三少的智谋钦佩不已,军营中处处洋溢着激昂振奋的气氛。然而,三少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心里清楚,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果不其然,曹操得知夏侯惇大败的消息,暴跳如雷,亲率大军,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誓要踏平刘备势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刘备帐中诸将皆面露忧色,张飞更是急得暴跳如雷:“俺就不信了,曹操那厮再来,俺定要与他决一死战!”关羽轻抚长须,虽神色镇定,但也难掩内心的忧虑。
三少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曹军势大,正面交锋我军毫无胜算,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撤离新野。不过,撤退也需周密谋划,方能全身而退,还可给曹军以重创。”接着,三少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先派人在城中各处埋下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待曹军入城后,便以火攻之;同时,在城外要道设下伏兵,趁曹军慌乱之际,发动突袭。
刘备听后,点头赞许:“一切就依先生所言。”于是,刘备一面安排百姓先行撤离,一面调兵遣将,依计行事。待曹军兵临城下,刘备率蜀军佯装抵抗一阵后,便弃城而走。夏侯惇吃了上次的亏,这次格外谨慎,小心翼翼地率军进入新野城。城中寂静无声,不见半个人影,夏侯惇顿感不妙,刚要下令撤军,却见城中四处火起,火势迅速蔓延,曹军顿时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关羽、张飞、赵云等各率伏兵杀出,喊杀声惊天动地。曹军在火海中左冲右突,死伤无数。曹操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却又遭遇了三少亲自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的截击。三少一马当先,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曹军纷纷败退。曹操见势不妙,不敢恋战,率残军仓皇逃窜。
此役,刘备虽弃了新野,但成功保全了实力,还给予曹军沉重打击。然而,众人也明白,新野一失,刘备已无立足之地,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安身之所。三少深知,荆州内部局势复杂,刘表病重,蔡氏一族蠢蠢欲动,刘备若想在荆州站稳脚跟,绝非易事。但此时,刘备已无其他更好的选择。
在撤退途中,三少向刘备建议:“如今我们前往荆州,当以仁德为先,继续收拢民心。同时,要密切关注荆州内部的权力争斗,寻找机会,结交忠义之士,为日后打算。”刘备深以为然。
当刘备一行人抵达荆州时,刘表已病入膏肓,蔡瑁等人为了扶持刘琮上位,对刘备处处提防,甚至暗中谋划要除掉他。三少察觉到这一危险,时刻警惕,为刘备出谋划策,巧妙周旋。他一方面建议刘备主动向刘表表达忠心,关心其病情,赢得刘表的信任;另一方面,暗中与荆州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伊籍、马良等人结交,为刘备组建自己的势力网络。
然而,局势愈发紧张。刘表病逝后,蔡瑁等人假传遗命,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并瞒着刘备,暗中与曹操勾结,准备投降。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大军已逼近荆州。在这危急关头,三少当机立断,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
于是,刘备派诸葛亮与三少一同前往东吴,说服孙权结盟。在东吴朝堂之上,三少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智谋与口才。面对东吴众谋士的质疑与刁难,他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从天下局势、孙刘联盟的利弊等方面,一一剖析,说得众人哑口无言。最终,孙权被说服,决定与刘备联合抗曹,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赤壁之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三少也将在这场战役中,再次发挥关键作用,书写属于他的传奇。